说说创业
发布日期: 2024-03-01
2004年第一封,只有一个礼拜,当做温馨提示,踏实点熬鸡汤,顶多是有干货的鸡汤,谈谈创业。
做企业是通过商业的方式来解决某一个社会问题,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时势和环境,做成的企业是时代大浪筛选的结果。
做企业很难吗?
确实相当难,考验的是团队对整个时代、市场、和大众需求的敏锐洞察以及快速而精准的执行到位,在不同的规模还要升级认知和资源整合能力,是一场不会停歇的攀登。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选择,“创业未半而中道奔殂”是常态,要求创始人有泼天大志、百折不回甚至享受其中、有钢铁神经、杀伐果断,还有能承受舍弃的痛苦,就像马斯克,极端的愿景和成功,需要极端的努力以及冷酷,可以为了目标献祭一切。
企业家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而懂趋势、善于利用技术的企业家是一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
但如果仅仅是想赚钱,那是截然不同的打法。
比如过去二十年,没有比房子更适合普通人了,伴随着国家的大力发展,房价上扬,站在国家层面,房产市场化、城镇化和货币政策的叠加,造就了一大批国民的成功越阶。
有恒产者有恒心,通过房产把财富和国民的时间精力紧紧锁住,成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二十年间一代人的时间,还有什么能让这么多国民集体完成越阶?!也就是说,只要买房,平均收益是远高于做企业的。
具备企业家特质的人本就是极少数,这极少数中的大部分失败了,小部分勉强维持给社会打工,只有小部分中的极小部分天时地利人和站上了巅峰,成为最耀眼的明星,激励着一波又一波的人投身创业。
如果仅仅是想要赚钱,把握国家发展方向就行。
07年前后,我曾带一帮老乡老板在北京大量买房,百子湾后现代城那一带一层一层一幢一幢的买,他们有挖煤,有开矿的,也有做工厂的,一开始的理念是全款买,觉得贷款伤面子,我说服他们把能抵押的资产全部抵押贷款大量买房,本来可以买五套的钱贷款可以买十五套,后来能源转型,市场一落千丈,这些老板朋友们都对我感激不已,做生意所欠的债务只需要在北京卖几套房就全部搞定,剩下的房子光是收租就能满足锦衣玉食的生活。
要说能力和本事,我肯定不能和这些一手一脚打出江山的老板比,但只是一条,我知道货币杠杆可以有财富的乘数效应,然后就是简单的谁都能听懂的算账了,一笔钱全款买和贷款买三套,如果每年涨10%多少收益,20%多少收益,5年后是多少收益,我当时还没开始学金融,没想过要是跌怎么办,很幸运,我赶上了国家飞速发展的时代。等到房产动力到了头,我成为了在金融市场上活下来的老兵,就水银泻地一般的在高位全部抛清。
做企业、做生意大多数人失败,理由千百条,因为面对的不确定性太多;而赚钱,却只需要作对选择,就能有不错的收益,比如房产,比如互联网行业。
在战场上厮杀,总能脱颖而出一批生存者(生存者,Survivor,在我眼里是至高的信仰),很多企业家迅速发现做实业的收益远低于炒房,还有一些企业家发现可以内外做汇差和利率套利,利润厌恶真空,总有聪明人能迅速捕捉到。
只不过贫富差距在既定的政策和货币的泛滥中、在资产市场的火热中,逐渐变得越来越大,所以17年开始金融去杠杆、财政去杠杆。而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家的生存处境被逼得极度狭窄,真实处境甚至不如职场的高级白领。大多数职场白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谋得相对稳定的工作,然后就是买房结婚,因其工作稳定,银行还会给一份很划算按揭贷款,伴随着房价的攀升,每个人都有了安身立命的恒产,虽然嘴上说“房奴”,那也是幸福的还贷。
但人性终究是需要逐利也必须现实的,越来越少的人甘心踏踏实实做实业,整个商业环境就陷入脱实入虚的不利状态,现在想要扭转,谈何容易。
过去做实业的人回报不够丰厚,未来有没有人继续做实业,是未来这个国家的选择和需要付出的代价,希望越来越多的实业人能够结合新的科技生产力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