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得之太易就不懂珍惜

发布日期: 2024-02-17

人类的每一点点知识、经验和智慧的发现、领悟和积累,背后都需要与之相应的代价,且往往都很惨痛。

这个很容易理解,物种进化数百万年,“进化”意味着生存或灭绝,所以在大周期、长时间的生死剪刀筛选下,生存策略变成了基因,直到人类大脑开始演化,发明出来了符号和文字作为信息载体,“生存策略”作为知识和智慧可以积累和传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掌握经验和智慧的老人群体地位越高,族群的文明化就越高,因为知识和智慧确保族群存续以及生产力提升。

再后来西方的哲科思维演化出来一整套知识规模化、普及化的系统,就是“科学”,“可证实、可证伪、可重复”,重视记录、实验以及精确,尤其是双盲测试工具的应用,可以说人类但凡可以量化的知识都已经做到了极致,所有人理论上按照系统的学习方法,至少都能做到扫盲,在现代文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很明显,人类除了显性知识外,还有大量“隐性知识”没法言传,只能是亲身上手练才能获得。

人和人的差距,其实就是“隐性知识”练上身呈现出来的。

这也是我说好教育的本质是资源浸泡的原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需要相当的历练才能充分、清晰、精准的意识到那些显而易见大道理的隐藏内涵。

每个人在充分历练后,都会有“我靠,原来是这样”的感慨,这就是练上身了,而充分历练的过程就是人和人的差距。

有的人资源丰厚,最关键是有引路人耳提面命,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练,当事个体也很早就有认知什么才是好东西,在大多人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就在紧锣密鼓的走练上身的过程。

不然你以为差距是什么拉开的?人和人的“时间利用率”不一样,起点不同,学的东西也不同,越往后越是如火箭般拉开差距。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世界各国都处于高速发展的路上,即便是08年的经济危机也仅仅是停顿了一下而已,自然的,在全球化、技术加持和规模效应的叠加下,民众普遍都有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憧憬,讲一个一个华美的、撩拨人心的故事,无量量的资本在投入,政府与企业联合构建了新世界的基础建设,飞机、高铁、货运、海运、高速公路,遍布世界的立体交通,以及无处不在的通讯基站。

人类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大幅增加。

技术越发达、越深入,越能给人以便利,越是彻底的改变人类生活,那么就必然会深度参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理由很朴素也很简单:生产力贡献的越多,就越有规则制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人工智能就是这么一个正在参与制定规则的新物种。

我们可以无限遐想下未来的生活,先从正在发生的、我自己真金白银参与的科技讲起。自动驾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目前主要的难题并不是技术方面的,而是在社会伦理方面,所以最先实现的大规模商用场景是大型的货车和运输车,比如我们经常在高速上看到的拉煤车,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个车队十几辆的大型车排着队、整整齐齐、绝不会违反交通规则的在高速上行走。

飞行汽车已经非常成熟了,还是社会规则和交通规范的问题,人类还没准备好头上不远处有汽车飞来飞去,但我们这代一定看得见,飞行汽车且是无人的,在新的空中道路与地面汽车构成主要交通工具。

制造业九成以上的工作被机器人替代,服务业的至少一半以上的工作也被替代。

仿真皮肤新材料和表情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催生AI性爱机器人的诞生,人类最古老的生意也面临着被机器和智能洗牌。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技术和产品都趋于成熟的部分,那么很自然的就会有一些演化方向。

还没来得及富裕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劳力一文不值后经济陷于停滞甚至崩溃,被迫施行保护政策,禁止机器介入任何经济领域,但会被发达国家(包括我们)强力打压,开始经济制裁和贸易战争,直到机器智能替代整个产业劳工,第三世界国家无奈的陷入动荡和内部战争。

西方世界的劳力在失去大量工作后,工会组织瓦解,代表工会的议会力量消失,但代表失业劳工的组织和政治势力崛起,开始与科技和资本的生死博弈,然后科技和人工日渐撕裂,不可调和。

人类如果活不下去,被迫揭竿而起,可再骁勇善战也是有数的,怎么架得住高效的钢铁洪流以及智能武器,最大的筹码也就是核武器,机器不怕核辐射,而精英人类可能已经是半人半机器的超级物种,真正开始探索宇宙,关注星辰大海。

如果食物可以合成,且科技发展到能够大幅拉低成本,完全可以把大多数人类当宠物圈养起来,等到老死也就是了。而且VR、AR等技术的成熟,人类的婚姻制度也会瓦解,技术改变人类,那么技术必然会重塑规则。

这两天Sora生成视频震撼全球,实际上她能感知并认知物理世界,也就是拥有了人类的眼睛和大脑。视频只是其输出的能力之一,甚至不是核心能力。比如可以率先应用在自动驾驶、机器人领域,慢慢的扩延。

人类在贪图技术方便的同时,交出去的正是自己生而为人的存在基础。

到了最后,百无一用,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天地不仁,不养闲人,人类也不会例外。

得之太易不珍惜?

实际上,人类正在一点点交出自己的生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