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系
发布日期: 2024-02-02
人类是群居的物种,社会是人类规模性的聚集,个体生命的意义本质就是社交,离开社会谈个体存在,可能活着,但没有意义。
所以,“相对”其实是刻进基因的底层心理,只不过在不同的关系上衍生出不同的描述方式,关系亲密如家人、朋友是彼此成就,关系一般的就是对比、攀比,关系对立的就是竞争、博弈、甚至是斗争,本质都是个体的生态位,以及生态位产生的社会网络。
处理我们与外界的关系就是人生的全部,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成长路径反向塑造而成,用自己的认知在处理关系中创造价值,有的人用技术,有的人用学术,有的人用金融,有的人用营销,但凡取得成绩的,本质都是自己和外界关系的链接度。
关系亲密的或者说想要一般关系转变为亲密的唯一准则就是彼此成就,父母、伴侣、子女、以及朋友、还有合伙做事业的战友,统统都以此为判断标准,能够成就则关系紧密,不能够成就则日渐疏远,不能成就还没法疏远的如父母子女,就会上演各种各样、相爱相杀的家庭问题。
彼此成就门槛很高,成就还必须是相互关系,任何一个因素缺失或者不对等都会导致关系疏远甚至破裂,造成个体资源的流失进而反噬。因为门槛高,所以需要投注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经营和维护,也就注定不可能有大规模的亲密关系,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网络做取舍,什么是自己的基本盘,家人、伴侣、孩子、亲友、工作等,全是个人选择。
每个人都是一个系统综合体,喜欢的一面来自于系统,不喜欢的一面来自同样的系统,不同的外在是同一系统在不同境况的表现方式,处理关系不是处理一个方面,而是处理整个系统。
我们的父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已经习惯了那个时代的规则和秩序,与时俱进永远是自己的选择,我们不能要求,可以做的是从我做起,和伴侣形成共同体彼此成就,然后营造成彼此成就的场景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这是身教胜于言教的意义,处理关系不需要刻意的教,最好是种到孩子的思维认知里。
有了这种彼此成就的认知,自己的社会关系就是个体存在的约束,尤其孩子的存在就是律己的金箍,我们会下意识的注意自己的言语行止,比道德约束或者举头三尺有神明更有效,我们言谈举止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在经营关系。
每个人心中都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只是随着年岁渐长、生活磨砺,渐渐淡忘了自己的初心,改变世界的一个切入点就是改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了生存,我们太关注金钱,却忽视了和外界的关系,也慢慢迷失了自己。只有认清关系的本质,才会想着成就他人,在他人以自己为傲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
我们是和自己的社会关系一起成长的,彼此成就永远是关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