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
发布日期: 2024-01-29
我们在和环境的互动博弈中反向塑造自我。
如今的时代,是个体和科技共生的形态,我们是信息的载体之一,身处的环境已经不能说是信息爆炸,而是环境本身就是由信息构成,我们浸泡在信息中。
事实上现代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群体会被信息化裹挟,并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焦虑感也并不一定是有什么实质性的压力或者生存威胁,而是浸泡在信息中、被动接受引发的心理迷茫,无法处理导致的失落,以及不确定性诱发的对未知的恐惧,这些情绪综合产生焦虑。
人类进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和环境互动并最终适应的过程。
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学着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如鱼得水,也是可以管理的。
我们看一个典型的工薪族的生活节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机,从早上被手机闹铃叫醒,到睡觉闭眼之前下很大决心关掉正在刷的APP,中间基本就是手机已经成为身上器官,已经对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莫大困扰,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刷屏,以致于无法聚焦在那些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上。看着很忙碌,其实就是刷资讯、看视频,或者就是社交,但这样的时间投入不会给工作生活带来任何意义上的积极影响,反而让让人越来越焦虑,陷入到恶性循环。
这是被手机控制的典型。
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管理自己的时间来管理整个人生。
首先就是要制定完全断网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工作设定不同长度的断网段,专注地做那些重要的、不宜被打扰的事情,其实每天能高质量的保证2-4小时已经不得了了。可以早起或者晚睡,一个完全不受打扰的空间,集中做可以创造价值的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作息习惯,每天找到适合自己的断网时间。关键是行动起来,哪怕一开始从一个小时的断网时间开始,慢慢寻找自己的节奏,这是一个和外部环境相互驯化的过程。
然后在断网时间结束后,集中处理回复信息,当养成这样的节奏后,会发现沟通会更加高效。
手机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工具,既然离不开,就需要训练出默契合作的节奏,它是工具,而不是奴役我们的主人,很多人已经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到了电量不足就会焦虑的地步,事实上和鸦片没什么本质区别。
所以我们一定要刻意的训练控制时长,以及更高效的沟通和处理信息。
有了和手机相处合适的节奏,就是安排碎片时间了。通勤、排队等等,就可以大刷特刷,购物、社交、浏览资讯等等,当然也可以利用音频APP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听书。
手机是个智能助理,要学会安排助理的工作。
引发具体的具体原因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原则是相通的,我们要有意识的刻意营造提升时间利用率的环境,以主人翁的心态去主动管理。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和节奏,以自身效率为主,然后和环境磨合出最佳合作方式。
主动管理的心态是必备且必要的,如果管理不好信息,最终就只能是分不清优先级、错过关键信息,连续性的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