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用功?
发布日期: 2024-01-06
人是需要想象共同体来凝聚共识、进而形成大规模协作的,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就是道德制高点,就是思想钢印,就是对大众言行的约束,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就说:“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
“名”就是法统,是大众“信”的那个东西,有了“名”才可以调动资源。
中华民族从上古时期几个部落发展而来,所谓“炎黄”“三皇五帝”,就是最早的部落首领,他们的血脉就是天经地义的认同,到了周朝,姬姓,姜姓,妫姓,血统即天道,血统即名分,血统即最大的正义,大秦统一六国说到底都是五百年前的亲戚,且也有同源的“天降玄鸟”的传说。
到了刘邦,中华民族出现了转折,他是泥腿子出身,没有最大的名分血脉传承,就只能搞“赤帝之子”“斩白蛇起义”“真龙之子”那一套,所以整个汉朝装神弄鬼这一套都很盛行,且刘邦为所有后来者提供了模版,都要来一套出生时天生异象的故事。
监狱是禁锢肉身的,而“名分”是禁锢思想的,刘邦得天下没有合法性,所以只能靠暴力去威胁、压服、甚至消灭任何不确定,他的一生都在斗争,都在寻求解决没有“名分”而天然存在的不安全感,最初是和包括项羽在内的所有“苦秦久矣”的人灭秦,然后是联合各方诸侯灭项羽,再就是联合自己的亲族和功臣集团灭诸侯,再就是联合亲戚势力来灭功臣,再是血亲和功臣灭外戚,最后的威胁是他的血亲,比如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找到法统。
没有法统和名分就只能是不停的斗,就像霍布斯说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国家”这个威斯特伐利亚之后的概念,也是名分法统,延续到今,正在受到自由资本和数据法系的冲击。
法统构建秩序,秩序决定价值和利益分配,很多人觉得卷,就是在别人定的规则里,所谓创新不就是打破既有规则吗?我们国家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出路也在积极寻求重建秩序,这就是当下年轻人和所有有想法的人最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