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喷子现象
发布日期: 2024-01-02
好多人都感慨,现在网络环境不太好,稍微做点事就挨骂,这个其实很正常,不挨骂说明没行动、不做事,但凡做点事儿的,肯定有批判、甚至是恶毒的辱骂,这两年骂声多了,很大原因是因为经济下行,原来忙着做事搞钱的人,也被迫加入进来,一开始可能只是发泄一下情绪,但这会助长那些喷子的气焰,总体环境确实是在信息茧房化的。
骂声有两种,一种是理念价值不同,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认知边界里,这种骂声其实是各说各话,拿自己的标准叫骂认知以外的事情,就像摸象的盲人之间不具备沟通的基础一样,也没有探讨的必要。
另外一种就是发源于人性的恶了,主要是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人对任何行动都有心底深处的恐惧,“我懒、我不动,凭什么你要折腾做事,这样显得我多卑劣、多渺小”,于是就会歇斯底里的辱骂,希望能把人踩进烂泥里。这种以破坏来掩饰恐惧的心理是改变不了的,你要承认世上就是有人活得像蛆虫,难道还要与蛆虫争长短不成?不要浪费哪怕丝毫时间注意力。
人心中的恐惧主要源于未知,所以人害怕一切不确定的东西,不确定会让人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又会放大焦虑和恐惧,这样反复的心理打击会造成彻底的绝望,形成挣脱不开的恶性循环,甚至会变成诅咒代代相传,要阻断必须在源头,就是一动念的时候,千万不要对“未知”发泄情绪,要保持开放态度,这是人生可能性的原点。
一个人面对“未知”的态度,决定了有能力改变你命运的人是不是愿意出手帮你,说是改命毫不为过。
喷子越多,阻断的是高维层次的人出手帮人的意愿,君不见,“放弃谏言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已经是普遍的共识了,反过来,那些清晰认识自己,积极开放的人,机会就大幅增加。
开放和封闭、求知若渴和自以为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喜欢恭维和讨厌批评是人的本性,只有秉持“不断迭代”作为核心价值的人才能以“听到不同见解、拓宽认知边界”为最大乐趣,有这样的价值导向,才能形成真正有建设性的交流、共进。
有效沟通的根基是双方都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边界,并对认知之外的东西保有强烈的好奇和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彼此镜鉴,共同成长。
如果以个人成长为价值准则,时间注意力就会投注在一切有利于自身的人和事上,而一切问题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选择,比如面对攻击表现出来的有涵养,底色其实是选择更有价值事物之后的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