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深入解释“做自己”
发布日期: 2023-12-19
我们的文明非常重教化,所以有无数的“格言警句”“训诫明理”“微言大义”,我们文明的载体文字是象形字,每一个都含有深意,这就造成了我们族群学习方式是训导式,不允许提问的强行记住一些大道理,用作精神世界的根基,比如“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齐治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等,把这些大道理当做圣贤至理来强学,无形中便把当圣贤成为最崇高的信仰,至于这些“圣人之理”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书山学海中求索,在红尘俗世中修炼。
所谓经典,其实就是不合乎逻辑、什么都可以往里套、且能根据历练生出无限智慧的东西,所有宗教(包括儒教)的经典都是如此,事实上,宗教都具备不可证伪性,还维持信徒心中不灭的信仰,这是很必要的。
越是精致、精巧、精确,就越是细分,并不足以解释复杂,人在复杂世界中生存、探索,需要的并不是所谓“正确”,而是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来自于安顿自身的信仰。
所以才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是“做自己”的“大义”版解释。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根本心法,这世界信息是天量的,知识是学不完的,如果没有自己依归的精神之路,看世界到处都是迷雾,到处都是可怕的诱惑,形成巨大的内耗,真正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我们总说“做自己”,“别人都有人做,只有做好自己”,听着很正确,有触达人心的力量,但正如我们文明所有的“圣人之理”一样,如何做自己,需要每个人在现实中的不断历练和感悟。
庞杂的世界有无数个生态位,每个生态位都有与之匹配的标准和条件,“卡位”就是修炼认知和技能包来占据某个生态位具备的资源,而围绕资源的博弈就在于谁能始终坚守自己的根本,形成沉淀和不可替代性。
而不可替代性就在“做自己”上,每个人都是过往所有经历的集合,这也是我和很多年轻人说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有什么、以及想要什么的原因,知道自己的起点和终点,中间是可以规划、努力的路,也才可能让生命有意义,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会形成巨大的内耗。
“做自己”就是清晰的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睁眼的每一天、时时刻刻都在朝目标迈进,时间精力最大可能的用到实现目标上,且人生会在笃定的实现目标中而充满喜悦和意义。
还有更重要的是,“做自己”是你的人生战略利益,人和人之间的博弈本质上是:守好自己的战略利益、抵御放弃战术利益、并想方设法抛出诱饵让其他人守不住自己的战略利益。
谁受不住自己的战略利益,谁就在为他人做嫁衣。
“做自己”就是这么的重要,说是第一要务一点都不为过,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根本智慧,然后人世间所有的读书经历都在丰富自己的根本,就连诱惑磨砺也都在让根本变得纯粹,那就是最不可动摇的精神力量,带自己昂扬上升到全新的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