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判断趋势之后是如何执行?

发布日期: 2023-12-15

本文针对一类问的很多的问题给的回答,“说那么多趋势,你自己具体是怎么做来参与的”?

2020年,在07、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都在量化宽松的大背景下,本来是市场认定的加息年,结果意外爆发的全球疫情,不仅没能加息,中美欧三个主要经济体在一年时间内就释放出天量的钱来维持经济平稳,这导致一个最直接的结果是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年),到了21年,只有我们国家开始转向,试图减缓差距,重新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我也跟着转型,打算从家办里慈善公益入手,到底怎么做,摸索了一年多。

改开以来,中国嵌入到世界大贸易循环中,开启了国家腾飞之路,也诞生了一大批草莽出身的商界豪杰,让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产生了认知偏差,就是实践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理论,极端点的还有“读书无用”的腔调,我为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至今汗颜不已。过去三十年大发展,看上去实干远远高于理论,理论和实践也没有什么规模化的交集,是因为整个知识体系是人家欧美制定的,我们只需要照着做(抄袭拷贝)就行,到了今天,我们如何实现伟大复兴?

要有属于我们、适合我们的理论架构,可以说复兴,首要复兴的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系统。

所以到了2023年,我拿出了当年创业的热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同步进行,报考慈善管理专业的博士,发起创立公益基金会,作为企业家的一员,带着问题意识进入学界,我的发愿就是通过力图带动更多的企业家了解慈善、参与慈善,最终觉醒某种属于我们的精神力量和意识主导。

定了读博士之后,并不是要混个荣誉头衔啥的给自己贴金,我也不需要虚头巴脑的东西,对我来说,时间精力作为战略资源是最宝贵的,选择报考博士就是因为意识到了当下我们企业家群体面临的巨大问题,试图寻找答案,进入学术圈就是最正统的路径,我的论文方向就是仿马克斯韦伯的两篇名文“以学术为志业”和“以政治为志业”定位“以公益为志业”,探讨研究企业家群体在慈善公益上可以发挥的精神引领作用,在学术探索的过程中,就是意识和认知逐步拓展的过程。

同时发起成立公益基金会,带一些企业家朋友一起了解公益、参与公益,而且申请的基金会业务范围是捐赠学术机构、以及培养慈善相关人才,所以未来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的举办慈善公益主题的论坛和研讨会,邀请学者和企业家一起充分探讨对话,进行深入的思想碰撞,产生的认知、思想会被记录、沉淀,为我们的理论系统构建添砖加瓦,而我作为组织举办方,相当于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置身于世界最具思想的前沿学者、最具精神魅力的企业家之间不断学习的枢纽平台,反哺我的学术之路。

另外就是写了这么多年的文章,其中关于财富方面的内容也被提炼编辑出版,搭建一条和广大有缘读者的交流平台。

时代汹涌,这就是我借助使命给自己找的大时代躬身入局之路,堂堂之阵,没有什么机密,反而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参与,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