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企业家在当下最大的问题

发布日期: 2023-12-14

德国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提出一个命题:“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原动力,而中国的儒家伦理不仅不能推动而且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这个命题包括两方面,一是新教伦理衍生出资本主义,另一个是儒家伦理阻碍资本主义。

认知系统决定言行,一个民族的认知系统就决定社会的整体言行、进而形成某种民族特性。新教伦理作为一种认知系统,以在世俗中完成信仰中的“上帝”赋予的任务当做天职,促使信众以纯粹的信仰力量完成商业活动,客观上就在追求增长和扩张,换言之,新教徒全部的精神力量在满足自己的信仰,把商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本的增长当做上帝安排的一个又一个任务,以最典型的卡内基和洛克菲勒为例,他们是虔诚的清教徒,过着简朴的生活,却在精益求精的完善细节、创新业务聚敛财富,然后通过做公益捐赠大学、图书馆、医院等等回馈社会。

没有穷奢极欲,这是信仰约束;不断开拓创新积累财富,这是信仰加持;最后捐献出去做公益,还是信仰的力量,新教伦理让一批又一批的信徒在满足信仰的同时,催生出资本主义。

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儒家伦理是基于熟人关系的差序格局,重视稳定秩序高于一切,所以在整体和个体之间,就会压制个性,在漫长的、生产力有限的农业时代,基于宗族血缘发展而出的儒家伦理被证明是最高效的生存策略,所以几千年来,儒家影响下的文化圈,都以站在秩序高端、可以分配资源为精神指引,所以读书登第当官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士大夫的精神宗旨,教化大众在各自的生态位上生活、以及各自的生态位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所在,很明显,儒家伦理是内敛、不鼓励冒险的,或者说创新探索以及承担风险是“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才应该或者说有资格干的事,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这个意思,大众安于本分,少数承担大任,再以科举为上升通道,如此秩序井然,且不断给读书人以希望。

儒家伦理推崇讷于言,本分厚重,不张扬,谦虚,温良恭俭让,从内核就跟资本主义格格不入,站在资本主义立场,说是阻碍一点不错。

这也成了当下最大的问题。

邓公谋求发展,要与美国做朋友,但是怎么做并不清楚,所以才有了“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改革开放、尤其是01年加入世贸以来,全体中国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激励下,在国家大发展的红利下,精神力量放在了简单直白的追求钱财上,很多人夜以继日的工作搞钱,中国人的卷在全世界都很知名、甚至引发不同文明的反感,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暂时放下了几千年的精神力量,全力搞钱,并把搞到钱当做精神支持,除了搞钱不知道干啥。

但我们的根本是“儒家伦理”,我们的精神意义不在搞钱上,当世界经济下行,搞钱到了瓶颈的时候,“新教伦理”作为信仰加持,人家能突破瓶颈找到出路,甚至出现困难会被视做上帝检验虔诚的考验,而我们没有搞钱信仰加持,就出现了巨大的意义缺失,一是精神力量无法形成自洽,就会空虚迷茫,二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财富、把财富转化成可以传承的力量,空虚加不懂处理,很自然的,很多本该担当社会先进力量、起引领作用的企业家,就开始纸醉金迷,反而成了坏榜样,形成恶性循环。

在迈入新时代的关口,企业家作为最具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的群体,如何从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或者发展出新的认知系统、并成为世界博弈的不可或缺的势力,能不能在新时带新秩序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企业家群体急需直面的问题,也是国家前行、民族复兴的述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