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打好手里的牌

发布日期: 2023-12-03

我对自己有一整套包括认知、技能包、信用、人脉网等全方位的淬炼系统,运转顺畅,确保战略资源时间精力可以投注到可以沉淀积累、有复利效应的方向,每天的日课,以及盘点资源的习惯,都是系统的必要部分,我总说“以大大小小的系统隆隆向前”,从想清楚人生本质之后,就开始着手构建,最初肯定要花费长时间来扭转认知、养成习惯,一旦系统构建完成,人生效率会迈入快车道。

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系统以及读的史书案例,会发现基本都是针对输赢双方做事后的道德评判,比如李世民确实是千古名君,可并不代表失败者李建成就会是昏君,但李世民既然发动了在纲常看来大逆不道的玄武门之变,为了自己的合法性,失败者李建成李元吉就必须是昏庸无能,李世民政变叫拨乱反正。

我们读史书,到处都是这种成王败寇,中国人世世代代也遵循这样的游戏规则,但史书中不论成败、不论忠奸,都是站在巅峰的惊才绝艳的人物,于是我们学了太多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故事,这种案例学习是有毒的。

到了现代,有了平民史观,我们应该学的是:一手烂牌如何打好,或者普通牌如何打出彩来。

不下牌桌一直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那如何做到在人生风浪中一直都在呢?

具体场景有具体的应对方式,但有一条核心:让自己不断迭代,和时代变迁保持同步。

终生学习是重中之重,不管现在是什么处境、什么地位,只要永远学习、保持迭代,就有无限可能性,就打不到;反之,一旦停止进步,就是衰亡的开始。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都以自己、更精确是自己眼中的世界观作为丈量外部的标准。

如果停止学习、停止拓展认知边界,会陷入到被桎梏封印的泥潭中,会长期陷入简单重复之中空耗生命。

真实的外部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会被个体的认知系统抽象成为自己主观世界,人人都在盲人摸象,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动摇固有的认知结构,造成一系列情绪,当无法情绪、无法做出更好选择时,只能像鸵鸟一样拖延、规避、自欺。

所以人的本能反应是会极力将自己看不懂、看不到、未知的东西和不具备的能力贬低的一无是处,也会把自己做不到的事说的不重要。

一堆差不多处境的人聚在一起,就很容易达成关于这个问题的共识,人需要群体来巩固自己的认知,所以,穷人聚集在一起仇富,认知匮乏的人聚集在一起加固内心的暗黑和偏见、以及封印自己的信息茧房。

自救的、打好手里牌的方法只能是学习,不断学习、不停迭代,只要在前进,就会在复利的加持下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形成最好的教育场景,把“终生学习”变成家训家规,代代相传。

以前拼爹,现在拼自己,以后拼娃,代代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