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
发布日期: 2023-12-02
只有人类需要“意义”这个东西,因为人类除了作为物种的根本需求生存繁衍之外,还有“灵魂”“心灵”“精神”“意识”等等到现在也解释不清原因的更高维述求,精神述求如此重要,以致于人类会为了追寻某种意义而舍却生物本能慷慨赴死,并以赴死为最高荣誉。
那么,把赴死当荣誉的个体,必然是有自己笃信的崇高精神力量来驱使,笃信自己的牺牲是为了大众、族群、文明,也就是说个体认为自己的牺牲能换来更大、更远、更值得被铭记的利益,很值。
类比一下,战场上受伤的战士,以防伤口溃烂危及生命,经常需要截肢,残疾当然不好,但为了整体生命的延续,截肢是必须且必要的,牺牲局部利益保全整体利益。
任何物种的终点都是死亡,人类像飞蛾扑火一样追求“意义”,就是希望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让自己活得不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围绕“意义”衍生出信仰、宗教、共识、政治、艺术、哲学,这些并不解决实际生存问题的学问,构建了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座,人类需要这些“无用学”来形成协作、尤其是大规模协作。
我们中华文明“在未知生焉知死”的教化下,把“死亡”当成避讳,道家也在追求长生,如果不是佛家传入中土,我们的文化对于“死亡”是采取很彻底的规避态度,即便佛学传入,也只是给了大众诸如“极乐世界”“轮回转世”等美好的希望,“死亡”被当做现世的终点、更好的开始,儒道释三教合一是总体方向,大众对死亡依然是避而不谈。
但“死亡”是终极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死亡”是绝对公平的,是衡量所有人的绝对标准,那么如何面对死亡就该是每个人在开始深入思考时的必修课,人们普遍希望长命百岁,“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只是生命必然面对的结局,而在死亡前回顾自己的一生,有没有遗憾、有多大遗憾、对这条生命的价值认定,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权倾天下、富有四海的帝王将相都很在意自己的身后名?
死不瞑目是诅咒,带着执着放不下离去是死亡可以给的最大惩罚,所以民间有很多执念过大以致于孟婆汤也洗不干净,会带着执念转世了却因果。
“意义”出了问题,灵魂得不到安放,在“死亡”这个终极裁判前真的会死不瞑目。
所以太史公才会感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把“死亡”当做终点或极端条件,来反推检视自己的人生,让通往终点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
所以,在投注战略资源时间精力时,昂扬向上的,有沉淀可积累的,长久有复利效应的,自己有锻炼磨砺的,有成长空间的,为自己心意而活打拼的,都是对得起自己的,反之,就是荒废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