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谈谈争先和躺平

发布日期: 2023-11-20

自人类文明进化几千年来,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从最根上看其实就一个: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和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我们看到所谓生产力的发展,其实就是又创造出来一个新的分配资源的方式,盛世就是有奔头,乱世就是感觉资源不够,注意我的用词,“奔头”和“感觉”,人的需求、尤其是关于资源的认知,是被塑造出来的,于是就有了风云际会、跌宕起伏、波诡云谲的博弈故事。

时代变迁,科技发展,400多年前金融工具的产生,组织方式的不断迭代,信息指数级的增长以及毛细血管式的触达,你仔细想,其实都只是针对核心矛盾问题、在更大空间角度引入到更宏大的规模、或者更长远时间角度比如借贷、期货等等、给的解决方案。

人的价值和意义,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秩序与自由的边界,认知范式和情绪价值,这些植根于人性的东西不会因为科技的爆发、甚至冲击而消亡,相反,会刺激人性的反弹,只要人类这个物种还存在,对资源的述求就是无限的,任何程度、以及层面的发展,都只是延缓而已。

个体每时每刻都在和外界互动,摄取信息反向塑造自己的大脑,并试图攫取更多资源,而生态位可以理解为:掌握调动资源的多寡,很多人天真的以为挣够了钱、或者掌握一定资源就退下来要远离竞争,安享人生不好吗?

退不下来的。

生态位的资源量级是有质量的,所以承载这个质量需要满足一些硬性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会被即刻淘汰,就像资本作为资源的一种,属性就是要“增值”,符合增值条件的就被选为资本家,不符合条件的,就会被资本抛弃、还要反噬或压垮。

所以人这辈子,其实就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需要最大限度的构建自身这个系统的规模、尤其是多样性,希望在长周期内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我们家办行业就是这么诞生的),尽可能维持资源体量的延续。

那为什么有人会“佛系”(其实我们佛家是讲究修行勇猛精进的)或者躺平,而不是积极争先、用尽一切办法去占据资源?无欲无求的、自我弱化的行为该如何解释?

首先,历史上在物质层面真正做到无欲无求的屈指可数,比如颜回,比如第欧根尼,颜回要比第欧根尼好不少,因为还有子嗣后人,一代代的给他的形象添光加彩,而第欧根尼就只存在在专业的、细分的哲学领域里了,因为违背人性、违背基因,而且,他们并不是无所求,且所图很大,大到世间物质财富不值一提,那就是千古传诵的名声,如果真的连精神层面也没有所求,那么逻辑上该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者默默无闻的躲到山里自生自灭。

我说过,世间两座高峰,一座是世俗功业高峰,站在峰顶的是帝王君主,另一座是精神境界高峰,站在峰顶的是佛陀、耶稣、穆罕穆德、孔子、老子等等宗教领袖和各派教主,登顶这两座高峰的都是绝对的断情绝欲之人,比如刘邦武则天,是一路攀升一路献祭,而佛陀、穆罕穆德、孔子、老子等,又有哪个不是献祭一切、最终成圣的?

回到现实,那些追求佛系或者躺平的,都起码是小康水平,吃得饱穿得暖,还有闲情想点“躺平”之类的人生意义,让他们濒临温饱线试试?

面临生存危机,人性退后,兽性突显,为了一口面包的资源会你死我活。

掌握了一定资源的人想要退后躺平,没问题,有此前积累的资源供消耗,直到消失殆尽,如果是丁克,也没问题,享受此生,但基因灭绝,时间资源让给其他人;如果有孩子,躺平不过是透支下一代的资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