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自利自励

发布日期: 2023-11-17

凯恩斯精准预测了二战这种惨烈事件的发生,战后各国政府才意识到凯恩斯的先见之明,绵延至今的几大国际组织世界银行、IMF、以及世贸,都是凯恩斯的构想,到中国在01年以数亿具备基本文化的青壮劳动力为筹码加入世贸,以世界秩序的老大美国马首是瞻,彻底融入全球化的贸易圈,开启了持续二十年的黄金繁荣期,此后中国和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

从18年开始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战,他当时其实并不只针对中国,以一个纯商人的视角和做法,在全球亲手打烂美国自己设定的朋友圈,再到后来疫情在全球肆虐,经济下行,中美双方都进行了极限撕扯,也算是探明了双方的底线,加上俄乌、巴以双线战场开启,美国承受不起多面战争支出,中国也到了财政承压的边缘,于是有了这两天在加州的中美元首会晤,我们会在未来两年迎来五十年一遇的机会,二十年能站到什么位置,就取决于未来两年。

我们是世界工厂,规模和体量决定了我们是美国之外唯一一个可以影响世界格局的自变量,我们被卡脖子的时候,大家都关注那些尖端科技,可说到底,尖端科技决定我们是否可以站上云端,最基础的吃喝拉撒才是真正的生死线,比如大豆,还有玉米,这些用作牲畜的饲料,在过去大发展的20年里,我们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数亿人口搬迁到城市居住,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天要消耗天量的牲畜肉类,这就是产业链,而我们卡美国脖子的,除了稀土、以及加工产业链之外,有一种需要开处方的药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有的时候我就感慨,清末,英国用鸦片贸易和船坚炮利打开国门,如今山水轮流转,我们就缺先进生产力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旦乘以中国这种体量的基数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指数级攀升的结果,就像教员说的:“人是终极奥义”,也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终点。

对于任何一种资源来说,需求的规模扩大两倍,供给方式就必须以立方级的计算配给,夸大三倍以上就需要重新调整系统而不是简单的做加法,如果还设立死限,整个供给系统的复杂程度就会呈指数级递增。

在疫情这三年,我们无数次见证过,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种对于任何人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可当成千上万的人在同一时间段有某种需求的时候,资源的供应是绝对无法支撑的,因为配给措施建设完成需要时间,那配给顺畅之前就会产生巨大的混乱。然而,涉及到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这种人身基本需求,需要在一瞬间内就必须得到满足,所以就产生了很多悲剧。

一传十十传百,人的基本需求如果无法得到满足,很容易叠加情绪汇成洪流,引发共同性的恐慌,比如哄抢食盐,物资,再形成挤兑,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触发公共体的弹压或者疏解。

这是人性,平日里,商业的促销,以及这旁氏骗局都依赖于这种心理。

当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可以悠闲的喝着茶进行哲思辩论、有《会饮篇》传世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奴隶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重复着惨绝人寰的辛勤劳,他们的生命和作为人的权力(那会儿还没有这个概念),完全就不在仰望星空的大师们所讨论的人性范畴之内,这是发生在这个地球上所有文明普遍的现象。

当自由这种激动人心、但极度奢侈的口号在人类历史上诞生的时候,能承担得起的永远都是站在塔尖、非常稀少的群体,但“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鼓舞(蛊惑)是一直要有的,不然怎么会有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我们这些普通人,明知道很多东西是上面的群体设计出来的东西,但就像飞蛾扑火,一定得用尽全力打碎牢笼去争取,因为天行有常,边缘人也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