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谈谈文化

发布日期: 2023-10-29

什么是文化?

可以直白但有相对精准的理解为:一个族群在一个生存环境中形成的共认生存策略。

文化潜移默化的对身处其中的人在认知、思维、心态和行为层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既作用于个体,也作用于群体。

这是一种像水对鱼一样的无处不在的塑造,更关键的是往往无法被鱼所察觉,只有离开或者跳出水的那一刻才会意识到水的存在,人是被文化塑造,文化就具备这种自我遮蔽性。

在上一篇谈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时提到,日常生活中个体或整体的行为会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所控制,那些厉害的人可以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进一步可以预判其行为轨迹。

这世间最本质的矛盾是:个体对能量资源的无限需求和有限供给之间的终极矛盾。

于是就有了世间百态,有了个体为了争夺有限能量而展开的各种生存竞争,进而衍生出暴力、军事、意识形态、制度、规则、习俗、文化、道德、政治等,通通都是有利于生存竞争和自我存续的“信息”。

能量供给的周期性起伏,当然造成“信息”层面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包括经济政策都跟着周期性的摇摆,其中哪些生存策略有利于生存竞争胜出,它就会被当做真理,清末,古老又孤傲的中华民族,面对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尝试了一切生存策略,最终教员以其宏大气魄万狂澜于既倒,于是他和他的思想就成为真理,直到下一个起伏。

价值观是人赖以生存的意义所在,当价值层面在遭受强烈打击之时就会表现出彻底否定自己的行为,很自然的把对方的一切当作唯一的真理,新的生存的意义,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族群都一样。

而且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往往会伴随一生,会成就人,也会毁掉人。

作为一个个体,最底层信仰的就是能够毁灭肉身、剥夺自己生存权或者有利于生存资源的力量,只要这样的力量出现,就会本能的吸引个体的顶礼膜拜,所以根本无所谓“崇洋媚外”,也没必要批判,这是基于其成长环境塑造而成的价值取向。

不是东方压倒西方就是西方压倒东方,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周期起伏,当西方所能创造的能量资源不足以支撑起秩序的消耗,而且又无法通过掠夺、殖民获得补充之时,它同样会毫无顾虑的摧毁一直以来奉为最高原则的信条,甚至不断突破自己的底线,这两年已经发生了很多了。

因为,生存是唯一的目的,只要活下去,活到最后,就有历史话语权。

反过来,如果东方的产业和社会结构的升级在稳定的拾阶而上,逐创造更多富余的能量资源,就能够既维持住秩序,同时逐步放宽个体所享有的自由空间。

当整个世界的存量资源在衰减、新的增量资源还没出现的时候,所能感受到的最直接体感就是自由空间的缩小,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禁锢并非由上面的政策决定,政策是基于现实的、有限的资源限制而制定的,看上去无限可能的政策在制定之前就已被设定了边界,必然是有取舍的,这也是所谓趋势,最大的机会。

修炼理性,修炼自我的觉知,是提升洞察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