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大脑?
发布日期: 2023-10-11
人类进化出来独特的大脑进入成为万物灵长,大脑这东西光是正常运转就会消耗掉整个人体20%的能量,电影《超体》中大脑全部开发进而成神的情景在生理上就承受不起,身体得非常强壮健康才能勉强维持大脑的高速运转,即便如此,一旦用脑过度还会全身虚脱,所以说到底拼到最后是体魄和精神二者并重。
像闭门会这种密集的人造深度学习法需要连续的高强度输入输出节奏,我在刚开始的时候经常会剧烈头痛,那是信息的洪流在冲刷狭窄的大脑回路,如果不是每天的锻炼、更重要的静坐冥想,也根本无福消受如此野蛮的思想迭代,大脑主导躯体,言行举止又反向塑造大脑,就是这么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
犹记得16年第一次闭门会后大脑剧痛,我知道那是新生的代价,所以痛并快乐着,此后两周多几乎每天多在密集性交流,又爆发两次头痛,然后在冥想中缓缓疗愈,此后每三年跨一大阶,身体和灵魂就是这么紧密协作完成突进,沉浸在野蛮成长的极度快感中不可自拔,感受每天都不一样的自己,当然自恋到了极致。
因为一直是学渣,习惯在实战中历练,还从没想过、更没接触过学术圈系统学习的氛围,严肃、严谨、严密,当知道了H指数,了解了高阶模型,也懂得了跨界学习真正的含义所在,明白了有效学习要从知识源头学起,开始读论文,大脑的迭代效率突然就提升到一个从未有过的状态,我本就不缺实战和执行力,一旦理论学习成系统,可不就是集中爆发的结果么。
学习纳博科夫的卡片法,随身携带小卡片,每天一个认知模型;应用费曼技巧,以教带学,尝试用最简洁的话语和我家领导讲述晦涩的知识点。
找到了儒家和科学的相通处,理学的格物致知,科学的证实证伪可重复;心学的岩中花树,量子的坍缩态,虽然以我残缺的智商根本不足以悟透这些智慧,系统的科学训练将认知边界拓展到了让我惊喜的地步,融会贯通就是如此。
我的读书法是角色代入,简单点说就是身临其境该如何抉择,然后和当事人比较优劣,分析思维逻辑,就这么成长极其迅速,这种方法也被我融进本能,最为精熟,科学训练的好处首先就用在这个角色代入上。
比方读《明朝那些事儿》代入张居正只是随着事态进展在决策之时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决定,很主观,应用科学方法读历史,会分析事态的客观发展,寻找以前忽略的蛛丝马迹来作为证据,把事态和当事人物的反应预算在内,就这样通常会有若干可能,于是发现我从小敬服仿效的大军师们,所谓的算无遗策原来就是算尽可能性。
当然大脑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但这样的烧脑锻炼效果之强简直无法言语。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成段的时间,我经常会八九个小时玩这种烧脑游戏。
还有思想实验,假定自己举办一个闭门会,与会的都是熟悉的历史伟人,我会设想一个帝王如秦皇汉武,一个名臣如房杜长孙,一个科学巨匠如司马贺图灵,一个大思想家如管子亚当斯密,就这么开始思想碰撞,这样一来必须代入他们的角色来阐述观点,最大的好处就是融会贯通。
客观上会更深刻的感受伟人的气魄,还会温固一遍伟人的事迹,相当于借助伟人事迹、思维来强行拔高自己的境界、气度,受益之大、之猛、之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这种思想实验就相当于数据推演,是实实在在的笨功夫,像孙子说的:“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无非就是客观算尽可能性,所谓勇猛精进,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