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仗?
发布日期: 2023-09-30
一个人能走多高多远,除了运气天命之外,就看两项最核心的能力:第一是洞见未来的能力,比如乔布斯、马斯克、还有奥特曼,以及伟大的教员,这些人相比同样是人中龙凤的追随者而言,只有他们脑子里有通往未来的地图,事实上,人类文明的伟人都具备这种洞见未来、并带一批人抵达未来的能力。
第二是最高效利用可掌控资源的能力,这点其实是第一项能力的延伸,脑子里有图,自然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典型的案例还是教员,南昌之后,凡是听教员的就都胜了,凡是不听的,就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耗散。
资源是通过组织结构来掌控和驾驭的,这也慢慢衍生出宗教、政治、管理、心理学、社会学等种种学问。
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一说到组织结构,习以为常的印象是多少部门、多少副总、多少业务负责人,那是给外界展示用、和对接用的,而不是给自己用的。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所谓竞争,很简单,就是对核心资源的争夺。
我争到就活,对手就死,就这么简单、但惨烈。
争夺的胜负手在于“集中有生力量消灭敌人”,不在于掌握总资源的多寡,而在于通过配置在某个局部形成绝对力量的碾压,所有的兵法其实就是想方设法形成这种毫无悬念的强碾压。
说到这里,给自己用的组织结构是核心目标、或者核心业务的流程,在每个关键节点上都要有人负责,压力和激励都设置妥当,以及更重要的,“知己知彼”,竞争对手的资源配置图,要针对性的在某个业务点陪压倒性的资源。
比如,同样一个领域,阿里这样的巨无霸投一个50个人的团队,你想要入场,就至少组织200人和企鹅对拼,注意仅仅是对拼,想要胜算更高,得300-500人,低于200人,就干脆不要入场,千万不能心存侥幸。
竞争就是这样残酷,资源配置过低,又心存妄想,是大忌,白白浪费有限资源、机会成本、及决策者的信用。
人生这场大仗该怎么打?
首先,我们看所有能打的名将都当过连长级别的指挥官,连长级别是最小的作战单位这个级别的领导要非常熟悉每一份资源的属性和来源去处,做最细微精准的安排。
我们再看不少元帅级别的领导既有名将出身,也有参谋、秘书出身。没当过连长,没在最基础的战斗中,带着自己练出来的兵直面真实的损耗,这种类型的高端人才对战争的真实把握,其实是欠缺手感。就如同没当过产品经理的CEO。
那走到最高处,连长级别出身的干将需要完成从小规模到集团军的认知蜕变,参谋、秘书出身的需要提升自己的资源利用精度,最终的考核标准是:谁具备战略眼光。
谁能看穿整个生态的格局,用组织结构提升有效资源的利用率,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局部绝对优势去竞争。
人生大仗就是:每个阶段(我自己是每三年)都要做一次自我资源的升级。
这是我养成每天盘点资源好习惯的原因,用资源配置去竞争,发现机会,我会在瞬间投注饱和式的资源。
做大事,脑里有图,以及舍得进行饱和式资源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