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能弘道

发布日期: 2023-09-29

国家民族也和个体一样,要实现伟大复兴,要先搞清楚“我从哪来”、“要到哪儿去”,一个民族在数千年光阴长河中跌宕起伏、连绵不绝,是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以及要流向何等样的浩瀚与壮阔?

一个人是过往所有经历的集合,民族又何尝不是?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受“修齐治平”熏养长大、在根骨里天生就具备士大夫精神的中国人,在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当下,我们民族错过了上一个、发生在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是万万不能错过如今正在发生的物质时代迈向数据时代的世界趋势的,这正是吾辈需要承担的责任。

这就要说到教育的根本。

一个人出生的家庭、成长的文化环境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在学校的12年应试教育,以及在大学的4年,教育在日常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家庭与家教、尤其是父母的以身作则,給一个孩子贯彻终生的思维系统、精神资源、以及做事习惯。

所以,怕影响学习成绩、不许孩子看课外书、接触更大世界的家长,在以自以为是的爱祸害孩子的一生,因为孩子成人之后,一生所有重要决策,并不是基于考试考90分还是第几名,而是从出生开始父母细细密密提供、并种植在心中的精神资源,在成年前的18年里积累的所有精神资源将构建孩子的思维系统和精神结构,进而主导他一生的决策标准和价值取向,他的愿景、梦想与使命,最终影响他做的每一个决定,决定的累积影响一生。

我从16年下半年开始养成读论文的习惯,这就是精神资源的筛选,从我自己做起全面提升精神资源的精度,之后一直有意识的制定家训和思维升级书单,是我带儿子一起践行学习,并要传家的。

在什么样的社会精神资源里,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民族面貌,我们叫“汉人”,大汉王朝400年给了这个民族姓氏,而且孕育发展了我们直到今天依然在受用的精神资源;中国人在海外叫“唐人”,大唐是另外一个精神资源极大丰富的时期,我们曾站在世界之巅,也曾被打落尘埃,如今全面崛起,如何制定未来世界的秩序,需要每一个国人基于传统资源再做适合未来的创造。

时值国庆,共和国建国74年,中国的经济成就和国际地位举世瞩目,作为有民族责任感和历史担当的大国国民,我们都应该问自己:

如何从我做起,管理、建设和创新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资源?

我想起来欧阳公写的《相州昼锦堂记》:“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一个真正的“士”和大国国民,是要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当仁不让的使命的。

为当下,这个民族正涅槃重生的面貌;更为传之后世,继续泽被这个民族的子孙。

写在中秋国庆双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