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随感

发布日期: 2023-09-24

修行是:一个个体在此生有限的生命内不断探索和攀爬看能到什么样的高度,所以修行这事是完全切己的个人行为,即便是做出来有利于世间的大伟业,那同样也意味着个体站到了与伟业匹配的神位;如果对世人世界没什么兴趣,只关注自己的精神饱满和丰盈也是修行。

如果以“修行”为根本的人生驱动,那一定是以“自我”为原点的,自身的成长进化才可能成为最大的快乐,一切所作所为的最终受益方一定是在自己身上。

人生就是身处这大千世界中如何投注应用自己的战略资源时间精力的过程,每个个体其实从记事起就开始了,直到闭眼结束此生,每时每刻都在外界的刺激下做出应对,所谓应对本质就是每时每刻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就这么绵绵密密的累积、雕琢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信仰的东西,因为“信仰”是决策的最底层依据。

“信仰”无所谓好坏对错,只需要接受真实世界的检验,就好像生存状态食草还是食肉、甚至是吃屎,都无所谓,只要通过进化剪刀的考验就行,信仰这东西是个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哪怕是偷盗,盗亦有道,想要长久存活也必然是要有自己的规则秩序的,你信的东西和真实世界博弈,行不通自然会带来反噬。

所有人都是过往所有经历的集合,其中大多数人过着早就被安排好的生活、且自己深信不疑,而少部分人把探索当做快乐驱动,而探索和拓展本身代表着破而后立,所以这少部分人是以自虐、破己为快乐源泉。

人类文明中有两座高峰,一座是世俗层面的,站在巅峰的自然就是帝王元首;另一座是精神层面的,站在巅峰的是各教教主、思想领袖,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机缘攀爬这两座高峰,对于修行者来说,不管是哪座高峰,人生的核心驱动是想看看自己能爬到什么高度,能意识到自己在不断的往上攀登,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风景,至于沿途的风景并不重要,或者是也仅是砥砺内心的场景而已。

所以修行者和这世界永远保持着疏离,“万物皆备于我”的关键在“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