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弘法:谈谈什么是供养

发布日期: 2023-09-06

疫情以来,去山里朝拜的人陡然增多,可能在当下不确定的环境中,大家需要多一些精神能量吧,不少朋友满怀虔诚的跟我说到供养,大众可能觉得是到庙里施舍钱财,或者带些花果香烛之类,表示一下自己对佛菩萨的礼敬,在真正的修行中,“供养”可要复杂的多,复杂是因为意义重大。

所谓供养,是指以特定的物品礼敬三宝“佛、法、僧”,“特定”那就是有仪轨,并不是掏些钱财就可以的,供养物品特指有六种,“花、涂香、水、烧香、饭食、长明灯”,这六种物品分别对应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或称“六波罗蜜”。

“波罗蜜”意思是“到彼岸”,从六度意义来看,六种供养不但各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更关键的事从一到六的次序是大有深意的。第一步是布施,第二步是持戒,然后,由持戒而进入忍辱,由忍辱而进入精进,由精进而进入禅定,最后由禅定而获得智慧。

说到这里就会明白,供养可不是为了消灾祈福,而是实实在在的修行,为了精进佛法,以期得证大智慧,心无挂碍。

如果我们布施财物、烧香礼佛,只是为了求取福田,只是缘木求鱼。

如果不懂供养的意义,仅仅是拿钱换点福德或者心安,徒劳而已。

《华严经》里有一句经文:“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随顺就是顺应,意思是若能顺应众生,就等于顺应诸佛、供养诸佛;若能尊重众生、侍奉众生,就等于尊重如来、侍奉如来;若能使众生欢喜,就会让诸佛欢喜。

华严宗的一基本思想是佛与众生本来不二。

佛祖成佛的过程正是因为悲悯众生才起了大悲心,因为起了这种大悲心,这才生起了菩提心,又因为有了菩提心,这才证悟成佛。

众生是根,诸佛菩萨果,只有以大慈悲的甘露去浇灌众生,才可能开花结果(诸佛菩萨)。

这正是大乘佛教的精髓本源,出世而入世,以入世而修出世,以悲悯之心度化众生,修成正果,这才是真正的对诸佛菩萨的供养。

所以所谓供养,是泽被众生,而不是拿些钱财以交换之心求取福报;是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仅仅是塑金身。

再看我自己这么多年及至如今往后做公益,就是在切切实实的循正法修行,为自己积攒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