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公平?Or 平等?

发布日期: 2023-08-18

从我的专业角度看,做财务规划要看时间周期,六个月、12个月、18个月、36个月乃至更长远的5年、10年策略会完全不同,风险也是可以控制在一个相对最小的范围内,资产配置的核心就是通过不同资产在不同周期内的配置比例将风险降到最低。

你拿10万和100万,即便是收益稳定、不出意外,一个周期后,二者的最终收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10万在相同周期内想要最终可以超过100万,只能是收益更多、风险更小,人生也是一样的道理,起点资源少在相同周期内就是竞争不过起点高的。

平等吗?不平等;公平吗?很公平。

这就是我为什么主张摈弃“凡事只靠自己”的毒鸡汤,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参与竞争,那是本金,一段时间后,本金多的就是更大概率和本金少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看着光鲜的金融行业,谁都知道投行代表着高薪水、快成长,每年有无数的毕业生给投行投简历,绝大多数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为什么?

因为,投行直接面向名校(注意不仅是一流高校)招生,甚至名校的金融专业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实习,而好的企业大多也都有对口的名校直招通道,也就是说高薪行业是有专属的圈子的,名校之外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平等吗?不可能;公平吗?

高考进名校就意味着挤上直通名企的狭小渠道,竞争其实从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开始了,这还是仅看自身能力的情况,现实中投行招人不仅看履历是不是耀眼,更要看有没有导师的推荐信、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资源。

平等吗?

对呀,就是在赤裸裸的拼爹。

公平吗?

父辈的资源就是你的业绩,金融是硬指标,谁能拉来贷款、拉来生意、拉来项目谁就是大爷,即便你是初出茅庐,如果你的社会资源足够,那么投行宁愿花大价钱养着你、事后还有很丰厚的奖金,而那些靠自己、业务能力强的就是具体执行做事的。这就是很多靠自己的人想不开的地方,是,你是履历光鲜,你是业务能力强,你是项目骨干,你做90%的活,却拿10%的收益,你心里不平衡,你不止一次的骂不公平,凭什么?不就是有个好家庭么?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好家庭就是这么重要,社会资源就是这么值钱,你知道看着很容易拉来的业务是人家父母用多少资源换回来的吗?

一切拿成绩说话,这是真实的世界。

真实的世界中,家庭优渥的孩子受父母的眼界见识以及思维的耳濡目染,往往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在看到人家机会多、升迁快,不乏恶意的开始相信阴谋论,“他一定是靠父母的关系、运作才攀上高位,有什么了不起?”,很正常的放弃了对自己的反思、精进,陷入了对“不公平”的抱怨中,忽略了人家在思维逻辑、观念意识、业务能力、谈吐气质、人脉资源等各方面都很卓越,孩子站在了父母的肩膀上的传承和积累,差距越来越大,这不是公平是什么?

我们的世界就会由这种大大小小看着“不公平”其实很公平的事构建而成。

而太多人就是在这种自以为的“不公平”面前或自暴自弃,或彻底沉沦,或歇斯底里,或怨天尤人,不过是为失败找自我安慰的理由罢了。

回到投行的例子,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可以依仗的社会资源,但可以摆正心态成为那业务精通的骨干呀,通过跟人家合作来靠自己累积属于自己的资源、人望、口碑,逐渐成为可靠的、可信的、不可或缺的一员,这样才不负才华,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有勾连更高层级的实力。

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成为你孩子的依仗,构建下一代腾飞的高台,放大到百年,家族传承、教育才更重要。找一个好的伴侣,养育好的下一代,塑造好的家风传承,这所有的一切综合起来,步步为营,看谁能笑到最后。

所以我们需要有远大的理想、高昂的斗志、不屈的精神,在这个丛林社会中用耐心踏实前行,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梦想是要有的,而且是指引人生的灯塔,只不过梦想是憋在心里靠努力和汗水温养的,积累足够的时候,自然会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