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自由源自约束

发布日期: 2023-08-02

徐浩峰习武、修道、论法、写作,于红尘俗世中执着于生命的意义,苦寻不得曾一度陷入魔障。

事实上每个修行人都有挣扎渡劫的经历,渡过便是另一重天地,渡不过则被打回原形,甚至会锐气尽丧,所以劫数是筛掉平庸的剪刀,却是有志者的龙门。

徐浩峰也是如此,正当经受天雷几欲入魔的关口,受朋友相邀在太谷拍摄《镖局》,正像阳明先生言:心性还须事上磨,自此砥砺打磨,到《一代宗师》被世人所知,“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字字重逾千钧,想必就是他自己最真切的精进心路。

是什么能让一个人如此朝夕孜孜、待己如仇?

在《师父》中,陈识在迎娶赵国卉时说:“我学功夫,从15岁开始,每天挥刀500下,这个数管住了我。从今天起,我以你为约束。”

人,要有约束。

如果有梦想,梦想就是约束,如果有愿景,愿景就是约束,约束让人聚焦,不至于在声色纷乱中迷了心窍。

约束源自于内心,而不是外界,不能是外界的规矩、刺激、金钱等的被迫,从修行来讲,假借外物,其心不诚,难臻极致。当做某件事并没有世俗的利益,只是单纯的快乐、满足,那么,这就是约束了。

对于玄奘来说,家境优渥不足为持,风采倾城不足惑心,只有无上的真理才是终极的追求,边关的封疆令挡不住,政府的海捕书吓不到,曾一心相随的带路人要杀他被感化,野人要生祭他侥幸逃脱,国王以国师尊容挽留被他以绝食相抗,大漠风沙更是差点要了他的命,后来在那烂陀寺求法,众僧倾倒,大师以衣钵挽留,如果留在天竺,那就是至高的宗教领袖,可玄奘却丝毫不改初衷,以弘法为己任,依然返回东土,约束让他穿越生死,漠视荣华,就此成为传奇。

梦参老和尚的衣钵传人隆明师修的是律宗,律宗在佛法里亦是约束第一,所以即便是修行人修律的也很少,非大发心、大愿力而不可得,在外人看来是层层枷锁,那一个一个的戒条是以大无畏之心攻伐人性的成佛之路,呈现出来的看得见的是隆明师言行举止极具美感,风姿绰约,想来百年前同样修律的弘一法师也是令人倾倒吧。

每一位大成就者都是以愿景作为自己的约束,不被凡俗诱惑,始终向着心中的北方前行。

到我们普通人,如果要在三个月后考雅思托福,那么英文练习就是这段时间内的约束,每天会固定的听说读写数个小时;如果一年后要考会计师、律师或是研究生,那么资格证就是一年内的约束,每天都需要温书备考;如果三年后要参加健美比赛,那么完美的肌肉线条就是约束,每天都要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你的愿景有多宏大,你的约束就有多久,约束让生命充实。

为什么初为人父母,在产房抱起婴儿的那一刻,思维理念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有了生而为人最大的约束。

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是精神的传承,抱着那个皱巴巴、其实并不漂亮的婴儿,你的心会彻底融化,哪里会想到争名夺利,你的生活从以自我为重心变成了以教育为重心,你会想着为他筑建更高的起点,你会想着克己修身为他树立榜样,你会心心念念、牵肠挂肚,你会以孩子为约束,让自己更负责任,更优秀,更好。

人,应该有自己的约束,这样才能真的见天地,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