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真实

发布日期: 2023-07-03

我上学时,学习不好并没有遇上改变认知的恩师,同学师长除了学习是不让读课外书的,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爱读书,所有人都认为高考金榜是最好的出路,然后就可以在体制或国企央企内找份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我现在经常会想自己的过往,时常都在恐惧,如果不是爱折腾的天性和宽厚的家风,我会不会按部就班的成为一名小县城的公务员,在家乡那样美丽宁静却落后的县城生活,那是一种在平和中逐步窒息的美。

因为时代已经趋向于人口负增长,大城市像一头巨兽在毫不留情地吸吮周边地区的血液,北京就是及其典型的范例,整个北方都在供养帝都的运行,大城市拥有集中的政治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这一切造成了无限的可能性,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极致的诱惑。

事实上,尽管大城市高强高压竞争激烈,并不宜居,但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出的结果却显得分外干脆。

集中的优质资源吸引着无数优秀的年轻人,而优秀的年轻人又推动大城市的繁荣发展,进而让大城市拥有更多的资源,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正向(内卷)循环,赢家通吃、强者愈强。

我们不妨由人口迁徙推导,得出的结论令人惊心:眼下中国还在重回巅峰的发展阶段,还蕴含着无数崛起的机会,所以还有若干“逃离北上广”“岁月静好”的选择,有这样的选择本身就说明所在的阶层至少是中产,但随着时势变迁,众生各凭本事在抢夺资源,待到尘埃落定,本质上也是在预支下一代和未来的机会,阶层固化,下下一代可能就不会再有选择的机会。

当下这个窗口可能只有三年时间。

假如你选择了岁月静好,像我的家乡一样生活安逸、宁静祥和,你会有极高幸福感地过完一生;但你的下一代已经失去了争夺资源的机会,只能被迫留在家乡等待必然的衰落,没有足够的认知,等到生活张开了獠牙,才不得不最终逃离家乡,干一些已经固化的、没有资源的底层生活,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可以预知的一种模样。或者压根没有下一代,基因断绝。

这就是我个人对“岁月静好”深恶痛绝的原因,因为那是拿后代或是自己的基因在支撑自己的安逸,相当于借钱消费满足当下的欲望,幸福等同于残酷。

大城市在汇聚年轻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在用不断攀升的房价和户籍制度设置门槛,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挤到挣扎的边缘,直到实在没有希望跃过龙门,然后骂骂咧咧或者自我安慰的滚回家乡,更痛苦的是下一代还得在逃离家乡涌向都市,不同的是希望更加渺茫,这真是一条亿万鲤鱼跃龙门,大多无望的不归路。

我们可以想到,穷人受教育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不仅是经济层面,更是认知层面,出身越差,对教育的认识就会越趋向于不足,甚至会有读书无用论,诸多因素导致即便读书上的学校也会越差,学校越差,哪有什么好工作,未来人工智能时代,这几乎就是可以明确预知的未来,受教育程度低的没有希望。

更要命的是:人类社会自有逻辑,都是为了生存,商业如战场,容不得温情,顶多只会表示同情,可能会以慈善的名誉呼吁一下,但也仅此而已。

这就是残酷而现实的趋势,不可阻挡。

只有蓬勃发展的社会才可能有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也是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一旦资源分配完毕,势必会阶层固化。

上层精英的人脉、财富、精英意识、教育资源会形成同侪圈,或整合、或联姻、或以教育的名义的一代一代传下去;而社会中下层的孩子,居然还在“快乐教育”,可能因为父母下意识的逃避责任,也可能是贪图安逸懒得管教,更多却是认知不够,根本意识不到真实世界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