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底层语言变了

发布日期: 2023-05-24

即便是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朗诵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以传世的经典滋养身心,中华民族绵延至今,文化传承时刻在骨子里的,可以说这世上只有中国的立国之基是文明、且成为主要大国,我们的社会运行法则是人情和法理并重的,放大尺度来看,而法理也不过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段时间内约定俗成的、大家都信奉的规矩,所以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持续更新,以便使民众达到更好的生存状态,那么任何契约、法典都是某个人类聚集群体在特定的背景下博弈出来的法则,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

我们说某个文明“先进”,不就是可以保障更多人的利益么?!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长期闭关锁国失去活力,百余年间落后、挨打,因为西方体制、科技更符合世界向前的需求,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建国后跋涉前行,也走过很多弯路,到现在跃居世界第二,那必然是现行的国情、体制最适合14亿国民整体的利益述求,那么未来二十年,不仅是科技、军事、经济的竞争,更是文明普适度、意识形态先进性的竞争,谁能满足更多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谁就是站上巅峰的王者。

中国三十年间,科技、军事、经济都已经成为翘楚,某些领域甚至是全球独步,但最大的讽刺在于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古国,竟然在文化输出方面几近于零,所以国民信心受挫,精神寄托没有着落,而庙堂也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推出“一带一路”国策,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有战略的进行文化政策倾斜。

治理国家,教化为先,法理还在其次、文教导人向善,法理制人之恶,终极目的就是谋人类福祉,而科技、经济等都是服务于这个最高目标,这就是政治。

大众一说政治都本能的抵触、退避三舍,觉得离自己很远,而且第一直觉总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宫斗戏,还有剥削、贪污等不好的印象,但事实上政治是世间第一等哲学,因为它就是关于人类发展的学问,所以政治眼光必然是纵观全局的,政治思维是一种多维度的推导逻辑。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过去四十年专注发展经济基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系统的底层语言,经济和金融是显学,搞钱被前所未有的赋予法理和荣耀,从上到下都推崇搞钱,甚至有点神圣化,富豪是40年内的英雄,人们在搞钱光荣的刺激下,心中对于金钱如狼似虎的欲望被充分勾了出来,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大体系后,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会,个人生活改善,国家也一举干到了世界老二,终于再次坐上了丢失百年的棋手宝座。

那现在是什么博弈处境呢?

很简单的道理:在别人制定的秩序之下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突破的唯一可能就是另订秩序。

所以2021年以来,社会系统的底层语言更换成“先富带动后富”,这不仅是本土社会的变革,更是喊话全世界至少70亿的人,“共同富裕”是全人类的事,未来二十年,政治和文化取代经济金融成为显学。

财富也会被重新定义。

事实上,从2021开始,投资、尤其是在中国做投资(投资泛指投出一切资源包括更贵的时间精力、以及才学人脉),不能仅从经济或金融角度来分析目标,一定是历史、文化、哲学、政治融在一起的综合考量,自以为聪明的分析很大概率会踏进陷阱,万不可自视甚高,最关键的就是要有更高维度、更多元的政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