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跨阶大工程

发布日期: 2023-05-01

“人人生而平等”,大家都很清醒,这是一句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符合宗教属性的认知炸弹,有效的洗脑方式都是高度模糊但具备想象空间的金句,它能引导听众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想象,自动代入并为自己的想象付出成本。

这世上只有相对公平,而“公平”和“平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所有人唯一的平等在于每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你怎么对待时间,时间怎么对待你,这是公平,因其绝对公平,所以绝对冷酷。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段时间,那么很自然的、人生这个宏大的课题本质也就是:“善”—“用”—时间。

我们从根源看,人生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善用时间。

把时间投入到锻炼上就能最大限度保有健康;投入到家庭上,就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其乐融融、氛围和谐;投入到学业和技能上就会有相对的竞争优势,看那些穿越爽文,都是带着一份人生攻略重来一次,当然可以活得像圣人一样,而活得像圣人的本质就是因为带着上帝视角可以最高效的利用每一分钟。

现实中,没人可以预测未来,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以尽可能长的尺度(百岁)来规划时间,提升时间利用率,这样可以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

“理智”就是提升生命密度,比如访高人、多读书、见世面;而“耐心”是拉长尺度,比如记录、冥想、健身、以及一切有复利效应的事,耐心的理智就是善用时间。

过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造就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传承决定了学生只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启蒙小学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找到对口的工作,大多数人在30岁之前都遵循这样的人生轨迹,在国家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确实吃到了红利,所以下意识的想要在下一代身上继续不计成本的投入,却不想着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当今快速迭代的社会。

越早认清这个事实越好,认知迭代还有追赶的机会。

当然对于还贫穷的农村群体,分数就是一切,高考就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只有先打破出身封印才能再论其他。

那些高门大阀是怎么做的呢?

一般都是老大从政,老二金融口,过去二十年黄金发展期,如高盛、瑞银、花旗等投行聚集着一大批高门子弟,国内一水的清华北大,国外留学的在耶鲁、伦敦政经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居多,有一小部分在新加坡;党史、资治通鉴、兵法等信手拈来,一线城市在加南京、杭州、兰州等地的从小学开始的好学校如数家珍,语言拉丁语系至少两种+东亚语系至少一种,跳舞、棋牌、球类样样皆通,一门专精。

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是同层次的同侪圈,他们熟知的生活节奏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或者说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是他们唯一习惯的生活方式。

反观我们普通人,出身不如,就只能以自身勤奋借助趋势追赶,大争之世有无数的机会。

顶层群体是一个追赶的标准,某种程度上是如何善用时间的人生攻略,他们的技能就是方向,这也是我为什么反复提倡把时间精力花在经世致用之学上的主要原因,政治、历史、兵法、金融、经济、心理学等,一门外语是最基本不被淘汰的标配,擅于借助技术比如GPT,这就是我们切实需要做好规划、善用时间的地方。

这是一个宏大规划、耐心执行的过程,点滴积累、代代积累,总是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