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到小
发布日期: 2023-04-30
疫情这三年我个人收获、以及精进是极其巨大的,因为行动不顺畅,除了有更多的独处、读书、思考时间,更关键的是拜访了以前没时间没机会接触的、三教九流的顶尖人物,这就得益于我从小跟在大和尚身边见众生的福报,大规模、多样化的人物样本能最大限度的拓展认知边界。
世人在尘世间,从出生到终点,所见的人其实是单一同质的,圈子之外基本没有概念,甚至有些职业上的偏见,事实上,不管哪个领域,只要能做到行业翘楚那绝对都是人杰,政府高官、企业高管比流氓头子听着要高大上许多,大家调动的资源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但,在人心、人性、智慧的掌握却是相通的,高官、高管和流氓头子的气度、气场同样可以摄人心魄。
很多年轻人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自己在大厂里有些看不上小企业主、小老板,真相就是能在惨烈竞争下活下来的都是人精,且身段极其柔软,隐藏极深,最值得学习。
这个世界的核心群体划分并不以国籍、国界或地域为标准,而是以阶层区分,各国的权贵之间别看博弈的很厉害,私底下关系好得很,富豪交往共同语言也很多,行业精英不论领域总有大道相似般的共同语言,国界从中层开始才有意义,中层归中层,赤贫归赤贫。
只要达不到无国界全球行的标准,都是个体更加依赖于政府,现实中更多的却是越贫穷越抱怨,越是只有一个饭碗的趋向于被引导被裹挟的使劲砸自己的饭碗,大众并不理智,很容易被夹带私货的意识引导,富豪跟大众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层,政府跟大众才是利益共同体,可惜大众最擅长的是被富豪阶层趋利引导攻击政府。
资本的属性就决定了无国界,向往自由流动,真正的全球化不仅是贸易和资本以及技术流动,更重要的是人力可以无国界流动,但这很明显会动摇地域性政治的根基,这就必然形成全球化和地域保护的巨大张力。
个人要保持清醒的认知,识别意识流动的本质,而洞察力的训练,就需要多样性、大规模样本的数据喂养。
按照现在的技术和公共卫生发展,用不了多久我们国民的平均寿命会到100岁,社会运行规则会被颠覆然后重新构建,工作时长、退休时间、工种都会颠覆,再叠加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无法想象的科技,是远远超出我们人类目前的认知的,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我们其实非常需要了解各领域的人和事。
仅仅是基于“不下牌桌”的朴素真理,按现在人的一生平均以70岁计,年轻人完全可以按100岁来规划,每天花时间锻炼以及与自己对话(冥想),以耐心和理智为良伴,比平均年龄多活30到50年,在可以和时间做朋友的事上沉淀,熬到顶峰的概率就会大增。
这种大跨度的针对战略资源的规划,会让人少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好自己,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