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
发布日期: 2023-04-24
曾国藩被誉(捧)为半圣,一生功业文章已经达到一个读书人梦想的极致,谥号“文正”就是明证,而且相比于其他先贤的天资聪颖、惊才绝艳,曾公资质平庸、起点很大众和接地气,而且年轻的时候也曾冲动莽撞、干过很多荒唐事,即便时局使然,把他推上有机会建功立业的位置,也经历过很多失败、甚至几欲自杀,我们熟知的那些哲理比如“结硬寨、打呆仗”最初只不过是无数失败之后的应对方案。
再加上曾公有我反复推崇的记录的习惯,家书、日记、文集可供后人切实仿效,就这样成了一个真实、有烟火气、可仿效的典范,信徒越来越多,至此,代表广大民众最朴实的愿望,不成圣都不行了,而且我敢断言,至今时日尚短,若干年后曾国藩会从半圣升格成为大圣,甚至会超越王阳明、紧随至圣孔子之后。
原因无他,时间和人性的力量,民众需要他成为大圣。
教员一句:“独服曾文正”,其间自有真实情绪。
佛学东传,最初都是通晓多国文化和语言的人在传法,可想而知其学识和风度都是一时翘楚,比如对佛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四大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真谛、不空和玄奘,不仅精通经律论三藏,更是通晓多种语言和文化,都是绝对惊才绝艳的人物,这就注定最初受众只能是知识精英和士大夫,而九成的民众都是文盲,所以佛学在传播过程中一直都是门槛很高的,信众都是达官显贵和知识分子,华严三圣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最受尊崇的圣贤。
关键分水岭就是我们都熟知的慧能,慧能的起点比曾国藩更低,一个有点悟性的文盲,在达官显贵和知识精英都是神秀虔诚信徒的既定背景下,只能转向发展广大文盲大众,所以慧能到底是真文盲还是传教需要必须是文盲,也只能是问操盘手、被誉为七祖的神会了,禅宗讲“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事实就是信众也读不懂文字,历经战乱王朝更迭,尤其是神秀信众达官显贵在黄河边上被黄巢杀了个干净,而广大的民众活了下来,法脉就有传承,慧能逐渐、也必须被捧为六祖。
近五百年净土宗成为显学,是一个更下沉的故事,慧能虽然也和大众一样是文盲,但人家天资聪颖有佛性,再怎么“直指人心”也需要天资门槛,所以净土宗把门槛降低到了极致,你只需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能享受本教教主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到极乐世界的待遇,成本极小收获极大,谁能受得了?就这样西方三圣隐隐有与华严三圣并驾齐驱之势,而西方左协侍观音菩萨作为执行及弘法使者被越来越多信众熟知,他从男相转为女相、更精确点说是“母相”,就是符合大众心目中“慈悲”的意象。
还是那句,时间和人性的力量,民众需要一个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意象成为精神依托。
教员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定鼎天下,看着是不是很眼熟?
这世界啊,核心就只是一个“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