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就是资源浸泡
发布日期: 2023-02-25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以及不同的生态位,会反向塑造出不同的思维系统。
更精确点说,不同的生态位有客观的生存要求,想在那个位置站稳,得先满足那个位置要求的认知技能包等条件。
所谓现代人需要成为终生学习者,根本原因就是个匹配生态位的问题。
过去的工业时代,一个岗位确实有可以干一辈子的可能,尤其是高技术的比如工程师等,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受到保障,所以学习投入上个大学基本上一辈子就安顿妥当了,我们国家建国以来大部分时候、甚至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下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也造成了中华民族高度重视教育的特性,因为真的可以十年寒窗保终生。
但近二十年以来时代被重写,技术的飞速迭代加速生产关系的不断改变,就造成了入学热门、毕业就冷门的现象,我们需要终生迭代来适应不确定性。
这个时代,躺平是很高的门槛,凭什么有资格躺平、怎么养活自己?
很多人自以为安稳的生态位在不断面临冲击,可能一夜之间就被淘汰,所以需要不断学习迭代。
积极上进有野心的人,在不断攀爬的过程中,很快就意识到,不同的高度就代表不同的认知和技能包,一线的工作和管理肯定不是一套认知,中层管理和高级管理也肯定不是一个世界,将军和元帅思考的、以及利益也不在一个层面,有攀爬动能和欲望的人,就是不断学习的修行路。
全世界范围内,教育系统都分三六九等,有的人学的是谋生技能,少数人学的是不用谋生的东西,一个孩子的教育应取决于家庭所在的生态位,需要先夯实经济基础的就该学谋生专业,不把钱当做第一目标的就该学文史哲,经济不好学“无用学”和经济好学“谋生学”都是资源严重错配,都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身处这个真实的世界,无处没有时间和压力带来的阻碍、诱惑和磨难,时间和压力反向淬炼人和事的应对系统,知识就是无数前人试错之后解锁的真相,我们尊重知识、尊重学者,因为他们替我们踩了坑、付出了成本,学习的真正意义就是了解自己的前路,尽可能控制成本、不踩坑、保护有限资源。
师长的最重要意义就在于指路,为学生节省试错成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练出更高维所需要的认知和技能包来。
好的教育是提升认知见识、以及提供把见识练上身的实战机会,很明显这都是需要资源堆出来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者说所有人的根本竞争比的就是:谁能在单位时间内更快具备更高生态位的认知、以及可操作匹配资源的技能包。
现实中,家境好的就是砸资源,家境普通的只能是把有效资源利用到极致,哪种条件下都能出来大才,但本质就是资源浸泡加造化,家境普通的,只能是拼勤奋、拼利用效率、拼吃苦耐劳、以及最重要的、寄望于运气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