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定情纪念日说幸福(八)
发布日期: 2023-02-15
十一周年了。
2022年是我们定情第二个十年的首岁,过得却出乎预料的平顺安好,因为疫情,我算了下竟然在家(字面意义上的)呆了有十个月之久,与太太有了更多的沟通时间,从16年刚结束全职父母重返社会以来就再也没有过。
我们视一切因缘为最好的安排,并泰然处之,既然菩萨在我们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就做了这样的安排,必然是有所期望,要看我们如何接缘。
我读了大量的论文资料,太太研究通了直播供应链产业链,我两在人生各个维度进行了更深入丰富的沟通,给儿子完成了中国通史和西方通史的框架教育,开始比较系统的学习“什么是政治”。
疫情防控终于是放开了,人们成了自己的第一负责人,这三年我们带孩子尽可能多的在杭州周边六小时车程内游览,边走边学,提升视野,即便是在未出行的22年,也带儿读了大量历史,我和太太作为共同体,在身体力行的构建家学系统,把自己活成行走的教育。
定情日对我两来说是真正的纪念日,远甚于结婚纪念日,因为我们在定情的那一刻开始就彻底彼此托付,像老夫老妻一样毫无保留、彼此信任的经营我们的生活,而八月份的结婚只不过是世俗意义上的契约认定、以及亲朋好友的公证。
以我们十一周年更加有如一体的伴侣关系来针对昨天问题给出我们的答案。
择偶的时候,你的标准是什么?颜值、身高、收入、家庭背景、职业、能力、价值观、兴趣差异?
标准一定要有,是筛选合适(注意我的用词)对象的门槛,但不能多,每多一个标准意味着符合条件的人数急剧下降,这世上不存在可选的完美伴侣,只有符合条件的合适的伴侣,然后一起向完美关系经营。
至于标准,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利益取向,这点对于长期关系经营非常关键,比如理解“彼此成就”并认同,理解“独立尊重”并认同,所以门当户对依然是有效的标准,这个是硬条件,价值不和走不了多远,其他标准因人而异,都有其重要性,但相比较最不重要的是身高颜值,再漂亮的也会丧失新鲜感。
按自己的标准选择了想处对象,你会在多大程度上为了对方改变自己?在有摩擦的时候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说没有完美对象,只有合适对象然后一起向完美关系经营,所以是一个双向奔赴、求同存异的过程,一方一味迁就没法长远,只要是以“彼此成就”为核心原则,那么有摩擦就能摊开说,有理性探讨的条件,但女士是情感动物,这就要求但凡有摩擦,男士先要懂情感处理话术和技巧,先把大家情绪平稳下来再说。
你认为女士选择金钱太拜金吗?
女士的时间成本和男性不一样,尤其是年轻时候,所以女士选择经济基础好的是靠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决定,只不过经济只是一个维度,其他精神层面的比如价值观、智慧也要考虑,才有可能一起幸福。
你觉得结婚后女士什么都不用干自己养着是爱的表现吗?
这就是不尊重女士的大男子主义,正确的做法一定是全力支持女士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事业,不需要赚多少钱,但一定要接触外界,伴侣双方才能保持同频。
你认为娶妻或嫁人对方就一定有义务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吗?
这是社会的老问题了,现代文明框架下,伴侣双方只有对自己和对子女的义务,但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下还是有人情事理在,所以基于价值观趋同的择偶原则,只要双方达成标准并彻底执行就能避免很多问题。
你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是家庭稳定的秩序吗?
绝对不是,男女成为共同体一起承担所有的生活义务才是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秩序
你有专门的伴侣沟通时间和场合吗?
一定得有,每天沟通必不可少,很多小情绪小误会还没来得及成为问题就在沟通中被消弭掉了。
你怎么看待仪式感?
仪式感必不可少,是有心的体现。
你认为孩子是双方关系最坚实的维系吗?
不是,孩子就是孩子,是独立的人,伴侣之间“彼此成就”是唯一的维系,双方不同频就是出现裂缝的时候。
你如何看待父亲母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
父亲母亲首先是以共同体的角色构建孩子的认知,从记事起孩子会认为这样的伴侣关系才是唯一的,也是健康的,对孩子是影响终身的;然后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父亲负责探索创新坚强等等品质,母亲负责合作包容有爱等等。
你相信坚贞不渝的“爱情”吗?
不信,爱情只是基因出于繁衍目的支配的强占欲,但我相信坚贞不渝的婚姻,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利益共同体。
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白头到老”?
同上,成为彼此成就的共同体,有了彼此让自己变得更好,且会持续到白头,说到底正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且期限是一辈子的、极度的私欲,才有可能做到“白头到老”。
甚至你觉得婚姻制度有助于还是妨害于两性关系?
正确理解婚姻关系才有可能有利于两性关系。
这就是我们在无数亲友见证下一路走来的秘诀,好的关系是双方共同经营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