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随感

发布日期: 2023-02-12

社会是由人类个体构成的,而人性本能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包括一切有形的、无形的对自己好的东西,金钱、声望、人脉、知识、自我实现等等,那么跟社会相关的一切事件,以“利益”为准则分析判断就总能触碰到真相、或者底层最本质的东西。

所谓“洞察”,所谓“境界高深”,就是能够在团团迷雾中瞬间把握住纷繁的利益脉络。

那如何提升洞察力?

大白话就是:吃过见过。

人的大脑就那样,有、或没有经历过、体验过,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所以我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子侄、学生,教育的核心就是徐浩峰的那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想方设法提升对自己的认知颗粒度,如记录、写作、冥想,是“见自己”。

密集摄取高质量信息反向塑造大脑,如暴力读书、读论文、壮游、及访高人,是“见天地”。

刻意营造场景让自己处于被动成长的境地,如闭门会、真金白银实操、及策划组织各类活动,是“见众生”。

我出生在五台山(上辈子一定拯救世界啥的),记事起就跟在大和尚身边见形形色色的人,绝大多数人一生的轨迹都限制在一定的圈子里,只有宗教场所内才有见到所有阶层的各色人等,且都平等视之。

成长过程中又很早就开始和真实社会博弈,所以思维系统简单直接、极其务实,世间存有很多智慧,但都隐藏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之后,解决一个问题才会掉落一点真知,在我看来,人生就是无限问题的游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智慧练上身。

绝没有“知道道理”这回事,“道理”一定是练到身上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这两千多天的写作,呈现出来的首先是我亲身验证过的,然后是平实、甚至是枯燥,就是我实操的记录,读起来没什么意思,一定要亲身付出时间精力来练。

战术资源如金钱、人脉等能换来的是情绪抚慰,我这很明显是需要拿命(战略资源时间精力)出来投入的,自带不低的门槛。

想要改写自己的人生,全在把真知一个个练上身的过程中。

先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就像要出发了,你总得知道自己去哪儿吧,目标情绪,才有导航规划路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