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苟住

发布日期: 2022-09-26

中美大博弈是当下全球的背景,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事务,都是中美博弈的余波延续,且会是未来十余年的主旋律,直到一方失去战斗意志放弃为止。

中美作为老大老二为什么就不能联起手来合作共赢,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保驾护航呢?非要在疫情、极端气候、经济下行的困难下还要斗来斗去?

一套秩序只能有一个老大作为终极仲裁。

就这么简单,就是我们都熟知的“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事,中国崛起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你说和平发展,从没想过要动老大的地位,没人信的,因为到了那个生态位,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承担该生态位的责任和担当。

所以不要心存侥幸,中美博弈不可避免,不要再痴心妄想还能回到过去。

就像《孙子兵法》的核心,开战之前要做庙算,我最近一个月的主要工作就是搜中美各部门的公开数据,一点一点的捋家底,差距明显不怕,怕的是不知己不知彼。

我们在科技、以及科技衍生出来的军事方面,差距还依然巨大,甚至是代差,还需要追赶至少30年,差距也代表着机会,这是我们想方设法(商业间谍也得搞回来)公关突破的地方,也是对方着力打压的关键领域。

我们的绝对优势是规模、基建、制造业、供应链,其中基建是吊打所有国家总和的存在,注意不是一个国家,是所有国家加起来也被碾压的优势,所以这几个领域是我们的筹码,反过来也是发达国家想方设法扶持其他地区要取代我们的领域。

所以中美对抗的胜机在哪?

优劣一对比就非常清晰,博弈窗口期就是中国能不能在制造业供应链取代者成型之前完成关键技术突破、进而产业升级。

预估十五年就能见分晓,要么中国放弃,彻底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要么中美共治、慢慢完成交接最终实现伟大复兴。

欧美选定的制造业取代者是东南亚、以及印度。

大致说一下东南亚,以我最熟悉的柬埔寨和缅甸为例。

熟悉的朋友知道,我10年进入家办行业,两大重要客户分别就是在缅甸和柬埔寨,所以我很早就在两个国家考察,因为职业(房产)属性,计算买地开工的面积。

从2011年到2018年,西港的土地涨了10倍,2018年前后,国内的一些知名野蛮投资人都跑去柬埔寨买地搞房地产,这年是顶峰,当年虽然土地价格翻了一倍,后面两年,我国公安部插手打击博彩,首相洪森开始清理赌牌,再加上疫情,以及媒体和自媒体抓紧流量炮轰柬埔寨的中国投资人玩家,估计血本无归的有不少人,抛盘的正是欧洲人,现在去了贡布,第一个在柬埔寨经营房地产代理的中国人,获利才约千万美金,后来炒房者包括那位著名房产大V和中介才蜂拥而入。

早在2011年就考察了仰光房地产,还想过做代理的念头,但当时北京和悉尼的房市太好了,更更重要的是发现两大障碍:一是缅甸政府拒绝外国人从业,其次是仰光房价那时候已经堪比曼哈顿,瞬间就让我想起1992年上海的房价高企,到95年之后暴跌,直到2003年才恢复到1992年,这种透支改革预期的方式让我立即放弃。

柬埔寨和缅甸是两个社会样板,前者是近乎独裁的体制,后者积极做政治改革,走向民主化。

按照我当年正统经济学所学,不用问,要投资肯定是舍弃独裁而钟情于民主自由。

不出五年,价值观重塑,也才知道自己对东南亚、社会制度、以及投资的误解有多大,所幸当时投资的主体在北京和悉尼。

讲个小故事。在缅甸,我跟在当地大势力身边,见了NGO的一批人,比较深入的了解了NGO在他国的工作流程,如何影响昂山素季,因为昂山身边的缅甸知识分子就属于这个组织,如何教育缅甸助手,如何妖魔化中国,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

经济方面呢,土地的囤积居奇,对电力发展的阻碍,政治改革是民主了,经济改革却迟迟无法启动,而工会和环保组织缺迅速的蓬勃发展,极端环保组织有一百多家,舆论对中国投资拼命妖魔化,不但水电停止,连煤电也频频遭遇攻击,无法建立,不仅是中国,泰国投资的工业区也因为是化工业,遭遇环保组织和舆论攻击。

政治改革十年,缅甸都没有建立一个像样的发电厂,制造业行业的人去投资,因为设备过于自动化,被当地官员指责:我们需要劳动密集型,你把设备拆掉。

你要投资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嘿嘿,会有工会罢工。

再看柬埔寨,也要和西方搞好关系,进入21世纪, 金边有一千多家工厂,独立工会有三千多家,不停的罢工要求涨工资,工人不断集体晕倒,要求赔钱,一千多家工厂倒逼了三分之一,不了解的新投资人又去掉坑里。

柬埔寨不得不转向赌博旅游经济,赌牌狂发,这是那轮房地产投资暴涨的根本原因。

民主这东西是你发财之后,产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可没保证经济能够成长,财富能够积聚,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吵来吵去,一起贫穷。

在全球走完一遍,我确定了一个根本认知:世界视野对投资是有用的,而价值观的立场是有害的。

从那之后,我不再觉得社会制度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而是对我有什么用。

至此,投资体系才算正式成型,胜率也才稳定提升。

目前看下来,东南亚包括印度想要取代中国,遥遥无期,你可能觉得无法取代那不是好事吗?说明我们的优势以及稀缺性,并不是,取代遥遥无期会促成更加激烈的对抗,甚至会走向极端。

从现在开始,应该调整认知,只要能活到最后,就会自然成为赢家。

466/1095天(2022-9-25)
饮食:早:鸡蛋牛奶;午:蔬菜沙拉;晚:羊肉
锻炼:瑜伽45分钟,冥想站桩30分,八段锦15分
睡眠:10.07-8.00(3小时51分深睡)
体重:141.2
读书:《罗马史纲》《管子》《蒙古秘史》《漫长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