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政治是底层结构

发布日期: 2022-09-03

昨天文里说到我奉政治为世间第一等哲学,引发了一些疑问和交流,今儿就写长点,描述一下脉络,之后就能明白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就是政治。

一切物种的根本需求是:生存和繁衍。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指的是:哪个物种能做到低成本的获取能量让自己活下去、并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哪个物种就是适者。

在原始时段,与猎杀动物的难度相比较,人类猎杀同类的难度要低很多,通过采集带来能量,狩猎既指猎杀跨物种动物、当然也指猎杀同类来掠夺能源和异性,其他人种比如尼安德特人是被智人灭绝了,但到底是怎么灭绝的并不清楚,被吃掉是不小概率、且符合低成本获取能量的选择。

在人类的不断攻伐猎杀、以及同类建相互暴力的过程中,产生了工具使用和技术,有了工具,拉平了身体素质的差距,理论上身体弱的也可以靠偷袭干掉身体强的,在以生死为代价的博弈中,人类开始形成自发秩序。

秩序就是规则,规则就是基于利益分配的合作,这世间就不存在不经博弈就能划定的利益边界。

所以无政府的原始部落一点点、一步步走向“政府”性质的部落、联盟、城邦、以及国家机器。

夏朝的历史还没有扎实的考古证据支持,但可以按进化论做一些推演,当残酷的食人过渡到靠讲故事凝聚共识形成组织,那么故事中的“神”需要献祭,所以最先想出来这“神”和人类故事的人就很自然的成了和“神”沟通的人,所谓“和神沟通”其实是对秩序的解释权,这就是“巫”或者“大祭司”,商朝君主的合法性就是垄断和“神”沟通的权力,要拿活人祭祀。

所谓“国之大事、维祀与戎”,就是能量维持和共识维持。

再发展到更文明的阶段,取消活人祭祀,并不是统治者悲天悯人、良心发现,根本原因是劳力的损耗不利于国力(组织)发展,尤其是到了战国时战争平民化,每一个人丁都代表着宝贵的耕战资源,到这时,食人和活人祭祀的习俗才慢慢改为使用谷物和牲畜。

差不多同时期杀子祭祀耶和华的以色列沦落,西方诸国站上舞台,犹太人开始苦难的流浪。

北方骑射蛮族匈奴南下打草谷就是在贸易断绝的情况下劫掠粮食(能量)和人口(繁衍),哪怕靖康之耻,本质上也是女真人打了一次规模大了很多的草谷,掠夺了更多人口和金银而已,直到女真人真正意识到土地也是有价值的,因为抢回来这么多人口,可以用来种植粮食(能量),就这样,几个部落在利益驱动下凝成了国家。

到了明末,满人也不断的南下侵扰掠夺人口去北方为奴。

在刀枪生死中搏杀的野蛮人比经济学家更早的搞懂了宏观经济学的供应基本等同于资源加人口。

掠夺金银粮食人口就是壮大整个部落的根本。

成吉思汗以及忽必烈创建的大元,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立足于全球的、以商贸构建统治秩序的王朝,再后来成吉思汗的儿孙发现了比杀戮屠城更好的工具,就是宗教。

利用伊斯兰依次控制了西域各国,并把印度北部伊斯兰化,因为主持商贸的色目人都是信奉伊斯兰教,蒙古人已经在全球证明了自己无与伦比的暴力,色目人又是当时最擅长商贸的族群,加上伊斯兰洗脑,统治成本大降,才有了那么庞大的全球化国家。

但在百年后,被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驱逐。

欧洲爆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大背景是蒙古人西侵,把草原鼠疫传播到欧洲,导致欧洲人口急剧下降,所以劳力力缺乏,劳力成本剧增,加上其他科技、宗教、体制方面的因素,整个欧洲都在寻求在人丁稀少的情况下借助技术提升生产力的路径。

反观亚洲,人口大爆炸的明清两代面临土地不足、气候灾害、还有豪族的土地兼并、流民起义等等各种混乱,士大夫控制的朝廷架空了皇权,同时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商业和土地,上层社会的富裕与整个社会的普遍赤贫,是明清两代走不出的魔咒。

所以中华大地上缺少工业革命的需求和动力,因为最不缺的就是人。

而对外贸易在宋代开始、至元朝、到明清就被沿海豪门和海上走私商人控制,朝廷为了方便统治,也在控制海禁,大航海时期的国际贸易从根上就跟立足于农耕的中华文明格格不入。

直到鸦片战争中被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

遍观整个人类史,持续几千年都是:暴力、金钱和共识,也是劫掠、统治与生产,直到欧洲因黑死病带来的人口锐减、相对资源丰裕,催生了工业革命,进而形成技术优势,借助技术提升生产力(能量获取)才开始全方位压制其它大陆,然后呢,国际劫掠和殖民在全球展开。

北美的崛起,是殖民者抢占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并通过大三角贸易劫掠了非洲黑人做奴隶,从而形成了土地资本和奴隶劳工形成的生产力,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有个关键是在北方工业化过程中,急需产业工人和内部市场,所以对英国和欧洲提高了关税壁垒,导致南方原料无法出口欧洲,内部市场不得不接受美国自产自销的劣质工业品,南方需要国际市场,试图独立,于是南北战争爆发。战争之后,丧失了黑奴资产的南方奴隶主家族一落千丈,这是一场资产和人口大损减,南方经济直到今天仍整体弱于北方。

北方赢得了内部市场和廉价劳动力,黑奴赢得了自由、和贫困。

但自由永远都是最宝贵的东西。

因为有了自由和自由竞争的社会,优秀者才有机会不用跪着、可以站起来。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在建国之后就开始了,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是一个私有制与自由市场经济,并结合国家力量不断调整的强大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也一样。

纵略全球经济史,会发现巴西军政府时期的初级工业化,泰国军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伊朗君主制时期的工业化,日本一党执政四十年的经济腾飞,韩国朴正熙独裁时期的工业化腾飞,台湾地区蒋经国独裁时期的工业化,新加坡开明独裁经济的富裕,与蓬勃发展相对的,第三世界普遍民主与经济自由化,资源和种植园寡头化、无法完成工业化、腐败贫困和混乱,被忽悠傻逼了。

更有索马里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军阀混战、民生涂炭、经济资源被外国人肆意侵犯。

只不过,从英国开始,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包括新加坡,在经济发达之后,无一例外都走向了更开放、更包容。

所以民主是什么?

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财富的分配机制。

刚起步的时候,需要强有力的核心让一群人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如果未能富裕的时候,就开始民主,会带来无比糟糕的局面。

美国从五月花开始的自发秩序是一个假冒民主的贵族精英治国体系,是共和主义国家。

日韩都走向了财阀和官僚主义的精英社会,当然这会导致国民走向地狱模式。

新加坡因为体量小,所以限制财阀形成,也限制民粹,用儒家文明的士大夫体系来分配,用海洋法来维持商业规则和社会秩序,并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了强权。

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国民福祉,是建立在安全、秩序、创造和合理分配机制的基础上的。

一群纤夫请了一个监工来抽他们的鞭子,一个国家的国民达成了一个叫政府的共识契约,雇佣了一批聪明人来建立国家机器,提供内部和外部安全,构建法律维护的社会规则和秩序,政府收税来支付这些成本,并投资形成无法短期形成收益的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这些是自由经济和私有资本不会投资的。

政府也投资在毫无短期收益的学术研究,并把财政用来建设公共卫生和国民教育,这是整个经济体得以长久发展的基石,而美国的《拜杜法案》把学术和商业落地结合的非常好。

而在法律层面,防止自由市场形成的寡头垄断,并制止精英阶层寡头垄断教育和医疗资源,从法律层面保护自由和权力制衡,是为了防范政府公权力本身形成垄断和寡头化。

人性是复杂的多面体,人类组成的政府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人类本身亦是如此。

暴力、金钱和共识,对应竞争、制衡和自由,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以及一切领域都是最底层的结构。

所以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还是自由经济,都要以人为本,以人类智慧提升和自由的进化为目标。

这就是历史发展告诉我们的,政治是一切秩序的底层。

443/1095天(2022-9-2)
饮食:早:鸡蛋牛奶面包;午:蔬菜牛肉;晚:牛肉蔬菜
锻炼:瑜伽45分钟,冥想站桩30分,八段锦15分
睡眠:11.30-5.40(2小时41分深睡)
体重:141.2
读书:《托洛茨基自传》《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