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式教育,已经开始
发布日期: 2022-08-29
究到根上,稀缺资源就是关乎生死的:医疗和教育,医疗是身体品质,教育是人生品质,绑缚这两稀缺资源的房子也跟着水涨船高,慢慢的,这三样成了新三座大山,那么搬掉大山、至少减缓压力,就是缓解贫富差距的政策所向。
医疗的集采,房住不炒、教育双减等等,都是有力举措,这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公平改革。
人的成长是塑造大脑,大脑塑造是围绕场景构建的,我从有了孩子就以其教育为中心调整生活方式,前三年的全国旅居,后来从山西、到北京、再到杭州,一直在搬迁,因为好教育的实质,就是两千年前孟子母亲做的那样,“孟母三迁”。
前几天去浙东考察,开创永嘉学派、主张“经世致用”的大佬叶适,他母亲为了教育二十一迁。
实际上所有的“望子成龙”没得取巧,想要成为栋梁之材都要遵循这个原则,明智父母也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遵循这个原则,那就是:选择。
世界顶级名校并不是教育出来的,是选择出来的。
学校选择学生和家庭,家庭选择学校,成为一个循环。
天资聪明的、家庭知认知足够的、有财力基础的,聚集在一起,成为名校,名校只是设置门槛,做好把实力家庭的孩子聚在一起的工作。
当然名校也会选择天资聪颖、有潜力的贫寒子弟,甚至减免学费,这是为了自己的社会声誉、以及不能明说的、减缓贫富差距的仇视干。
但真实就是:富有和贫穷都有各自的原因。
天资聪明的孩子出现在贫穷家庭的比例,绝不会低于富裕家庭,但贫穷家庭的孩子在教育认知与家教上受到原生家庭的约束,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
人从婴儿接受外界信息开始,没有什么道德底线,也没有多少荣誉感和羞耻心,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家庭以及稍后的学校塑造。
如果成长环境和谐清正,社交环境是积极乐观开明,则大多数孩子会向往积极的方向成长,极少数不良少年会被排斥。
反之也一样,良善勤奋的孩子会被儿童的社交环境排斥,暴力霸凌社会孤立比比皆是。
国内教育受传统科举文化、以及德国式批量教育影响,走的是大规模螺丝钉、合格品路线,而英美教育是精英教育,到底想要哪种,完全取决于家庭的实力基础。
一切在你自己的选择。
自由本就是世上最需要昂贵的东西。
首先得有足够认知懂得什么是对自己好的,然后经济实力也得跟得上。
英美的精英家庭全力以赴培养自己的孩子,也是地狱式的内卷,参加各类补习班,送去各种名校,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而贫寒子弟的家庭就是放任快乐教育,孩子们也以玩乐为主。
英美学校的体育运动和各种社会活动并不是玩耍,无论是足球、网球、芭蕾、游泳、艺术、音乐、社会志愿活动,都是在尽力的培养孩子的生存拓展能力,在培养孩子的文化修养,在培养孩子的对抗和合作能力,对社会的责任心。
这些是精英的通行证。
但统统都是拿钱堆出来的。
啥叫品味?啥是审美?
都是钱、以及长时间的浸润。
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家长、老师、学生都不明白自由意志是怎么回事,自由选择是怎么回事。
比如在疫情中一片混乱的西方社会,那就是自由选择,你选择生或死,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疫情在以比较极端的方式展示出来欧美的社会实质。
本次教育改革,看着是打掉了内卷,平衡了教育资源,但实际上是有人帮你构建了成长环境,不一定是有益的,却是舒服的。
到了今时今日,你的孩子是否有积极读书的心思,完全取决于家教是不是能抵消孩子玩乐社交的影响。
从今往后,一切都是你的自由选择,能不能营造好的成长环境,孩子读不读书,一切在你。
咱们家长,要多努力。
437/1095天(2022-8-27)
饮食:辟谷一日
锻炼:瑜伽45分钟,冥想站桩30分,八段锦15分
睡眠:10.05-6.00(2小时57分深睡)
体重:141.2
读书:《托洛茨基自传》《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