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推动自己的飞轮

发布日期: 2022-08-07

世界是大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是小系统,能不能过好,取决于能否把小系统顺畅的契入到大系统中,频率共振就是顺势。

我很喜欢“飞轮效应”这个概念,是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提出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都是他的著作。

假设一个场景:一个巨大无比的轮子,体量很大,承受的地心引力也很大,我们就是要把这个沉重的轮子转起来。

柯林斯说:你尽力的推,轮子稍稍动了一下,又推,又微微动了一下……但你一停下来,它就停下来。面对这样一个推一下微微动一下,甚至会纹丝不动的轮子,你是很容易绝望的。

这其实就是构建系统的过程,也是好多公司创业的时候经常会面对的、绝望的状况。

旁人觉得你在浪费生命、做无用功的时候,你继续一点一点、几乎见不到成效地推一圈、两圈,不停的做看上去毫无希望的无用功,终于有一天感觉这个轮子有了一点点惯性和动能了,继续推,100圈,200圈,突然在某个时候,越过了那个临界值,你和旁观的人都惊奇地发现,轮子的转速明显加大,这个时候它自身的重量反而转化成了一种自推力,最终迅速地旋转起来,这就是“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就是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努力和收益之间呈现出来严重的不对称,不对称到让人绝望,努力很大,但收益效果几乎没有,还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你会如何抉择?

到底还做不做?

伟大的公司和伟大的人都是在构建自己的飞轮系统,比如亚马逊,比如马斯克。

如果看一下亚马逊的历年财务报表就会发现,它的利润曲线一直是很平,甚至往下陷的,基本上是一直在亏损,但它从上市到现在20多年的时间,亚马逊如今成长为巨无霸,甚至会在数据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它的飞轮已经不可抑止的在转,未来还会成为超乎想象的存在。

为什么很多持续亏损的公司资本市场却给了很高的估值?

最核心的原因其实就是在押注“飞轮效应”,相信那些在绝望中还能推飞轮的人,在未来某一天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我们是会承受很大压力、遭受无数挫折,一定要想清楚这些代价是不是在为构建系统而付出。

记录时间是一个好习惯,每天反省也是,冥想静坐也是,这些好习惯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叠加出超乎想象的威力,这就是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持续精进的系统。如果再加上读书学习,或者其他方面的技能,日久天长,还怕自己没有优势吗?

怕的是在舒适圈中空耗时光。

416/1095天(2022-8-6)
饮食:早:小米粥鸡蛋苹果;午:蔬菜鱼肉面条;晚:小米汤鸡蛋
锻炼:瑜伽45分钟,冥想站桩30分,八段锦15分
睡眠:11.40-6.40(2小时41深睡)
体重:141.2
读书:《条顿骑士团》《托洛茨基自传》《管子》《塔列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