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背后是极度的无聊
发布日期: 2022-06-19
做事的过程其实毫无美感可言。
人们向往的“缓带轻裘、谈笑破敌、挽狂澜于既倒的”境界背后需要无量量的投入和持续的殚精竭虑,积累越厚,临场才越可能呈现出来云淡风轻的游刃有余。
很多人只羡慕先贤伟人的光彩,却对他们所经历的万千困难置若罔闻,即便是再有才,又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因为根本逻辑就错了,比如李白,自以为才华盖世、希望成为良平一样的人物,却总是飘在云中、不切实际。
想透这番道理,就会明白镜头展示出来的都是所有美好的聚焦,因为足够美好才能足够吸睛,但背后是折磨死人的琐碎、枯燥的尝试以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
力挽狂澜的惊艳需要当事人有足够的历练和积累,你不知道此刻临危不乱背后是什么样的付出,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的准备周全,不要让意外变成狂澜。
所以,我的价值核心是“忌暴”,信奉“先为己之不可胜”,枯燥是最好,尽量少的意外。
意外不可避免,但都应该在系统应对范围之内,如果出现狂澜,必然是准备不足或者应对的事远远超乎能力范围。
不管哪个原因,懒惰或者自大,都不是正确的做事态度。
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善赚者,谋划着上百亿的生意,却低调到所有人都以为人家是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普通人。
背后的道理是相通的,成大事者不与众谋,机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所有细碎的、绵绵密密的功夫都在看不见的地方。
先干起来,和现实过招,不停的矫正,快速的迭代,中间有无数的挫折和灰头土脸,毫无美感可言,可非常有用。
我这辈子就不知道“美感”是什么东西,看上去很酷、横空出世的规划如果落不到实处,那只能是一个有美感的想法。
你自己连滚带爬的才有可能做出来别人眼里有美感的好东西。
很多人都有开咖啡厅、或者书店的想法,因为午后一杯咖啡读书是一个无比美好的意境,但那是经营者日思夜想、被一个个枯燥冰冷的数字快要折磨死的状态下,为了讨好客户才营造出来的。
你享受,和你做出来,两个世界。
想的美好,在事情还没有干之前,就在想象层面、详详细细地想好了怎么去做这件事情的方法肯定不切实际。
美好都是一手一脚干出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而且我们通常都是在享受别人干出来的美好,干的过程是没有美好的。
当然经过长期的训练,能够把枯燥当美好那说明已经迈入了成事的正确路径。
任何一个产业、一个新的业务出现的时候,都会是大多人嘲笑、看不起、看不懂,谁要干就会被认为是傻逼,这个时候你要有强悍的心志和超强的执行力,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你怎么做到完全不在乎、不受干扰的一直前行,这往往是最大的机会,也是在新领域制定规则的机会。
等到别人站出来说什么原来就说这个东西好,早就看出这个东西不错,尽管这些人当初很可能是攻击最猛烈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是投资还是做事,像要获得巨大的、改变人生的回报,就一定要在其他人都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的时候紧紧抓住这个窗口期,当然要承受相应的枯燥、磨难和挫折。
大通胀来了,是此刻才发生的吗?
不,从上一个危机08年就开始了,本来20年是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期,结果因为疫情不仅没有加息,又开始无限量的大放水,到了21年,全球只有中国在光景好的时候就开始节衣缩食做应对寒冬的准备,到了22年,俄乌战争撕下了遮羞布,中国供应链停滞倒逼通胀,于是欧洲傻逼了,美国发现“我靠、也要傻逼”,于是开始激进加息,唯一能做的是硬着陆是给你做一下心理按摩、以及推卸责任。
我很从容,是因为准备了快一年了,像狗一样,并在二月份详细罗列出了大博弈的背景。
此刻的缓带轻裘一定是因为你老早就开始像松鼠一样做准备了,而很多人是被现实一巴掌一巴掌扇醒的,鼻青脸肿就也是自然。
鼻青脸肿也还不晚,如果再不做准备,就要成为被淘汰的代价了。
368/1095天(2022-6-18)
饮食:早:鸡蛋咖啡;午:蔬菜牛肉米饭;晚:蔬菜海鲜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钟
睡眠:11.15-6.30(2小时53分钟深睡)
体重:141.2
读书:《企鹅欧洲史2》《佛教史》
《基督教史》《投资中国》《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