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新秩序
发布日期: 2022-04-13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惶惶如丧家之犬。
《论语》告诉我们,孔子之所以为万世师表,主要功业是在教书育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在这些地方是真正的楷模,他说的道理,他的言行,充满智慧,传承万载不朽,已经深深的影响每一位国人。
孔子的“仁”是对的,但他一生郁郁不得的“仁政”就是空中楼阁,那为什么“仁”这样看上去很美好的政治理念是天真空洞的呢?
人性之中固有的东西,是极难被改变的,事实上那是人类进化百万年、写进基因的固有生理反应,而孔子认为施仁政,认为百姓可以被仁政教化,这是一厢情愿的天真幻想。
孔子虽然从粗鄙的低起点一步一步成长,最终成为人族百代师,开创树立了仁政的理念之后,但最终走上一条建造空中楼阁的道路,忘记了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政”的最后一步。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住在黄土地上的一家人种粟米还是开辟水田种水稻?
冶炼铁犁应该是弯刃还是直刃?
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欺负是应该让双方和解还是惩罚施暴者?
一个妇女丧夫后挺着大肚子争夺家产应该怎么办?一个女子被父母被迫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勇敢反对……
这无数的问题,都是“政”的最后一步,都需要具体而现实的解决手段。
人类亿万,有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心思,数不清的活法,数不清的困难,人类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更好、更适合的方法。
所以儒、道、法在中国的历史上循环上演。大部分时候,“仁”作为信仰教化万民,“法”作为内里落地执行。
“有教无类”,即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是正确的;“人人皆可为尧舜”,也是可能的,但这个过程不是像孔子倡导的走回头路去追求什么尧舜周朝那种落后的文化、制度或生活方式,而是正好相反,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去适应不断发展的时势,从而达到内心的至高境界。
坚守先辈优秀的精神是我们的底层,而且要不断坚守,但过度崇拜古老而轻视当下甚至未来,必然迈向腐朽!
人可以仁,政则不能。
历史的每个朝代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汉的延续,唐宋绵延,西方世界也是如此,从古希腊一直到现在,人类每个国家的强大,其内在核心都不是仁政,历史演进在用铁一般的事实击碎“仁政”的假象。
从温情、善良的角度,我们都希望人类可以行仁政的,但实际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仁政是一剂剧毒。
幻想和理想,一定要区别开。
理想是应该有且可以实现的,仁政就属于应该有但不可实现的幻想。
在要实现伟大复兴、重上巅峰的当下,尤其是这一个月,俄罗斯用事实证明他已经不再有资格当美国的假想敌,那么中国必然会成为有截然不同意识形态、且没有任何意识渊源的、最大的对手,我们已经没法走韬光养晦的路线,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以斗争求合作“,更需要纵横捭阖的大智慧,这个时候的”温良恭俭让“就可能会阻滞突破,我们就是要当进则进、当仁不让!
300/1095天(2022-4-12)
饮食:早:咖啡牛奶;午:蔬菜杂粮粥;晚:酸奶麦片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钟
睡眠:11.10-6.10(3小时04分钟深睡)
体重:141.2
读书:《毛泽东选集一》
《实录毛泽东》
《北上》
《美第奇家族的兴衰》
《原则2》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
《商贸与文明》
《孔子传》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