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
发布日期: 2022-03-03
战争在冷兵器时代是国家之间经常会用的博弈方式,很多人都会把战争是做自己实现人生荣耀的可靠路径,到了近代热兵器器时代,随着工业革命和殖民地扩张,一战的时候,整个欧洲被打残了,才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可巨大的厌战情绪又放纵希特勒这个恶魔,有了二战。
战还是不战?
最终还是核威慑让人性的黑暗有了忌惮,维持了全世界主体的和平。
在近代史崛起的国家中,英美日相继成功上位,德法俄沦为次席;然后再次博弈,名次轮替。
对每一个国家(对,每一个)来说,首先是权贵资本的利益,其次是国民付出牺牲后得到的残羹剩饭。但如果在输了的国家,国民会更悲惨。
所以必须面对的境况是:屁民在各国都想着置身事外,到最后却发现不得不爱国,或跑路出去做二等公民,然后以积极到变态的程度去追求身份认同,比如最恨中国崛起的是很多早期出去的华人。
德国屡次想要成为欧洲强国,从俾斯麦时期,依靠高远宏大的视野、灵活强悍的手腕,纵横捭阖,赢得了巨大的优势,最终却在德国权贵资本和德皇的荒唐举动下,一战败于列强,二战再败于英美,权贵和国民在战败后是什么惨状?最后不得不依靠小心做欧洲的能干小媳妇,生存并发展下来。
欧盟是一步绝妙的好棋,欧元区好不容易成型,帮助默克尔及之前的一众总理实现欧罗巴统一梦想,因为统一的欧盟和欧元实在是有助于德国强大,虽然不敢再提帝国的名头,强大之后总归是有些传统人格蠢蠢欲动,前天德国总理趁着俄乌危机公开宣布军费上涨。
欧美一条心吗?
怎么可能!相比俄罗斯,欧元的威胁要大很多。
如果没有欧元,美元继续老大,美国就是美利坚合众国银行,美元才是最重要的商品。美国出口一堆印刷的废纸,就可以换来全球实实在在的的商品。
国与国之间可不是和和气气,否则每个国家都一堆军人武装干吗?
国家和政府本身就是暴力集团,对内是警察法官,对外是军队外交官,规则的制定是国会内阁之类的利益代表制定的。
特朗普在任时打破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中美联合公报的底线,不可以谈判,也意味着如果某些居心叵测的野心家蓄意推动,比如蔡女士可是会走极端的强硬投机分子,如果大陆和台湾被有心人放到战场上(俄乌危机是其他任何领土纷争的预演),那欧美会是什么态度呢?
现代战争是威慑为主,大国间不用真正战争,称一称分量,基本上输赢就定局。核武器是威慑最顶尖的力量,一旦要使用,会意味着与全人类为敌,这样想就意味着自己国家要毁灭了。
战争类似扳腕子,先秀一秀肌肉,差的太远不会打,相差无几就要动一动手打打看了。日俄战争,俄罗斯和日本都没有必胜把握,日本为了突破瓶颈,冒死一战,狂赌成功;然后对清甲午战争,倾国力一战,打到陆地上子弹都没有了,结果缴获清军大量武器,战争有了后勤供应,北洋水师自以为可以一战,当时海军力量号称世界第六,输了,结果就是国运的逆转。
现代战争是航母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战争,无论是航母还是无人机、导弹技术等等,都是从太空监控和通讯系统、预警和电子系统、再到材料和速度的实际接触面竞争。
如果发生战争,卫星被摧毁,输定了;电子系统被干扰宕机,输定了;预警机侦测范围没人家远,也输定了,美国要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就是对中国赤裸裸的威胁,因为它可以覆盖监控整个东北、华北、华东,你的战斗机和导弹刚起飞,人家就有应对了。
任何导弹系统,包括飞跃太平洋的远程打击力量,也依赖卫星的导航,所以真正的威慑是我们精准打击卫星的能力。
回到后勤保障上,如果原油能源线路被截断,工业能力跟不上,一轮战损后,战争也就结束了。
最终回到国家的博弈,在衡量自己的力量对比后,如何在政治经济规则内和美国去博弈,其实是很讲究手腕和策略的。
世界各国借俄乌战争充分博弈,都在紧张的计算、推演,反复衡量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真正实力。
260/1095天(2022-3-2)
饮食:早:咖啡鸡蛋;午:蔬菜牛肉;晚:蔬菜鸡蛋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钟
睡眠:10.50-6.30(3小时14分钟深睡)
体重:141.2
读书:《毛泽东选集一》
《分身》
《蒋经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