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立法者--伊藤博文(完)

发布日期: 2022-01-15

回到原点,面对美国人前来叩关的这个黑船来袭,以及接踵而至的安政五国条约,日本将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那样一种深重的民族危机的时候,日本的爱国志士们也在救亡图存。

长州萨摩两大雄藩的改革事业,奠定了日本以实力为后盾与列强讨价还价的物质基础,也奠定了日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萨长建立起来的这样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的话,西方列强一定会把这个积贫积弱的日本是吃光抹净,而正是萨长两藩的这个崛起使得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人就认识到了日本的力量,这才有了以后扶持日本制衡俄国的大战略,这就是国际斗争的辩证法,也正是毛主席说的:“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成,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

吉田松阴,在黑船来袭的那年,年仅24岁。他看到貌似强盛的清朝被列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内心是极度崩溃的,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平生所学,引以为傲的传统东方兵法,在近代西方先进科技面前成了一堆垃圾,痛定思痛,开始睁眼开世界、并向西方学习。吉田松荫认识到去启迪民智,要去传承自己的志向,最好的办法是办教育,于是到开班收徒,搞松下村塾,校内空气自由,师生之间没有传统儒学的那种繁文缛节,平等自由,老师睡觉了就停止上课,老师种田,则学生自修,这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质朴忠诚,而吉田松阴灌输给弟子们哪些理念呢?

在政治上首先就是“天下是万民的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不但否定幕府,甚至是在批判天皇统辖万民的整体,由此可见是一种平等的思想;还有就是所谓的草莽崛起,草莽崛起就是要唤起民众,万众一心去救亡图存,而吉田松阴是代表日本武士集团,为了救亡图存,敢于下狠手自我革命;还有就是遇到问题要实地调研,不要坐而论道是空谈理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当然也特别重视情报工作。

吉田松阴的招生对象也不仅限于武士子弟,也招收了很多普通百姓的孩子,有教无类,这些百姓的子弟可以不受这个日本对于武士的行动自由的限制,它是可以在日本各地自由活动,于是他的这些平民学生就像各地的各种信息、情报情报都报告汇总给吉田松阴。

在日本崛起大战略的这个谋划上,吉田松阴主张:日本在崛起之初要韬光养晦,要谨慎的保持现有的疆域,严守与西方列强达成的这些不平等条约,以此来安列强之心,然后寻找机会去开垦北海道,寻机吞并琉球,征服朝鲜,控制满洲,逼近印度,这样就立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不世基业,在此基础上吉田松阴为日本崛起规划了三条战略路径:一是征服满洲,逼近俄国,二是吞并朝鲜,虎视中国,三是攻取南洋,进攻印度。

继承吉田松阴思想的弟子有: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以及井上馨,这每个名字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字号,都是日后明治维新的功臣,都是日本大国崛起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吉田松阴被捕,面对幕府的审判官的时候说我的性格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于是将1854年美舰来日本以后,自己的各种奔波,以及如何尊王攘夷,如何倒幕,所以幕府的井伊直弼亲自将流放改判成死罪,死时年仅30岁。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开始,变法图强实际上已经成为日本精英阶层上上下下的共识吉田松阴死后十年到1868年倒幕成功,明治维新开始走上正轨,这就是一代志士的精神图腾。

随后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新一代的志士将继承他们老师的意志维新变法,在自己一代人的时间就把日本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干成了东亚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工业强国,使日本崛起成为世界列强之一。

怎么才能成为合格的大政治家在大变革中开天辟地?

坂野润治形容伊藤博文:“我是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伊藤博文的,因为他总是在两个清晰的对立面之间活动。即便是用整个明治历史,也难以勾勒出伊藤博文的形象。”

“伊藤自身像白纸一样,能够看清趋势,跟随代表趋势的人物,比如有时跟随大久保,有时跟随井上毅,能够比较自由地变动,然后下次又是与自由党。因此,我无法写伊藤博文。如果是井上馨,一直贯彻英国模式的稳健的议院内阁制,自上而下地推行民主化,其贯彻的主张始终一致。井上馨如是。大隈虽然也有过转向,但是,是因为有所主张而转向,而伊藤博文的转向甚至是看不出来的。”

司马辽太郎评:“到底是‘大政治家’,表现得十分灵活。”

“伊藤不具有西乡和木户般的作为政治家的哲学性。正因为如此,不仅同时代的人,后世之人也觉得他身上欠缺魅力。不过,尽管他身上缺少哲学性,但在政治这个恐怖的权力战场上的作战能力,他比西乡和木户都强。”

坂野润治说的“对立面之间活动”“转向看不出来”,司马辽太郎说的“灵活”以及“权利战场上的作战能力”,恰恰是伟大政治家的必备条件。

当大众陷入对革命、对伟人、对王朝的盲目信仰中时,当政客们陷入对自身意识形态或能力的盲目自信时,伟大政治家需要是什么都不相信的人,才能够最为准确的把握世界,也才能够在诡异善变的政治口号下,迅速窥破玩家们的真实企图和动机,从而对其政治行动的基本逻辑做出判断。

毫无疑问,伊藤博文正是一个什么价值观都不信仰的人。这一点,与法国大革命的投机家拿破仑是非常类似的,拿破仑说过:“如果形势需要,我就是穆斯林(拿破仑征服埃及时,宣称皈依伊斯兰教),我就是天主教徒,我就是理性教徒(大革命时的宗教),祭祀们一无是处,但和他们做朋友,只有好处(政治上的),没有害处”。

与拿破仑同期的塔列朗更是如此,他牢牢把握时代的航向,总能在政治大趋势发生巨变那一瞬间即意识到风险,永远在胜利的征兆未曾明显之前,站在胜利者的一方。

大明朝第一政治家张居正,刚刚三十出头就已经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深不可测的政坛高手。当时徐阶已与严嵩公开对立,没人敢与徐阶公开接触,唯恐被严党当做敌人干掉,唯一的例外就是张居正,甚至在朝堂上,他也敢公开和徐阶交头接耳。而严嵩及其党羽却不把他当做对手,因为张居正和他们的关系也不错,虽然没有深交,却也经常走动。张居正的行为无疑是典型的两面派,但在当时,连大阴谋家、心狠手辣的严嵩都认为:这位张翰林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从不结党,坦坦荡荡。

明明是徐党,明明是耍手段,那么多人都看着,就是看不穿,这就是顶级政治家,在他身上,有着一种可怕的政治天赋。即使在最为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也能够进退自如,在交战双方的枪林弹雨中游刃有余。所以在那几年里,虽然外面你死我活,血流成河,张居正却稳如泰山,安然无恙。

正是这种“像白纸”的思维方式,使得张居正、塔列朗、拿破仑以及伊藤博文这样的人,看待政治问题时,能够穿破意识形态的牢笼,直接窥破问题的本质。

最终成为伟大的政治家,实现自己的抱负。

213/1095天(2022-1-14)

饮食:早:咖啡鸡蛋蔬菜;午:蔬菜;晚:蔬菜蛋鸡肉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钟
睡眠:1.50-9.30(2小时45分钟深睡)
体重:141.2
读书:《维摩诘经》
《陈云文集》
《伊藤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