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唯一的资本
发布日期: 2021-12-18
大道至简,人需要一些朴素的原则立身处世。
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原则,原则又反向塑造认知,进而影响选择,叠加出不一样的人生。
举例:“人一定要靠自己”,这本身没错,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甚至逆天改命的精神信仰,但没有前因后果和补充条件,作为原则就会让人只相信自己,丧失很多机会和助力,在商业文明中就很容易被擅长加杠杆的人拉开差距。
原则就是做判断的标准,在人生各个维度中帮助我们把战略资源配置的更加高效。
“不考验人性”就是核心原则之一,比如投资,风控硬标准就是不要超过信用价值;再比如让人处于需要面对人性的境地,本身就是疏漏,待人接物如海涵春育,究其根本就是让人觉得轻松,不会有一丝的为难。
普通人想要逆袭必须得借助杠杠,资本杠杆只是基本,只不过大多数人因为其他专业而缺乏财务方面的训练,甚至会有相反的认知,比如打死不借钱,以及以全款买房为荣等等。
杠杆是以小博大的工具,当然需要相当的驾驭能力。
我们职业投资者或交易员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驾驭金钱,杠杆和风控,杠杆涉及融钱能力,风控就是耐心和自律了,另外一项最重要的因素是:信用。
往大里说,人生也是如此,信用将是唯一的资本。
我们都能看到技术发展在方方面面都令作恶的成本增加,遍及每个角落的摄像头,还有进出口的层层安检,这些都极大的打击犯罪,而互联网链接所有人,我们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系统中,每个人的数据、活动都会构建自己的信用,信用有污点,会直接影响在现代社会的正常生活。
信息越来越透明,最终倒逼每个人需要为自己的作为负责,为信用负责,这是很令人振奋的事。
即便趋势如此,信用依然是极昂贵的东西,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和积累,不仅是人品,更是能力以及头顶的战绩,所以我总结出一个公式:信用=(人品+时间)×能力,对,人品很重要,但不是最关键的,能力才是,或者说能力做出来的战绩才是。
而圈子的本质就是:互信、以及相互背书。
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形成战力,在红尘俗世中相互加杠杆,一起抓住一次又一次机会,完成晋升。
我这一辈子都在混圈子以及构建圈子,最坚实的关系就是利益共同体,但构建起来极其困难,信任难建,因为必须得是一点点、一层层的递进。
就以我自己为例:大家对我的信任可能基于连续五年日不间断的文章或者其中传达出来的认知、又或者其他价值与机缘,目前对于每个人可能值一个单位的价格,在持续的接触沟通后,有了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收获,信任才会更进一分。
古往今来,最大、最坚实的信任都来自于持续赢或者得利,一遭失败,大多散去,少数可能会有基于过去的判断和感情不离不弃。
这是规律,无关情感,想透这条,会无比通透,以及务实,当然也会更珍惜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
那么说到信任判断或者投资一个人,有个简单但很有效的准则,就是:涉及额度不要大过信用价值。
世上最不值得的事就是考验人性,这就是准则,不管对人还是对己,绝不考验人性,不要把自己或别人置于需要面临考验的境地,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高端,犯错的成本会越来越高,这就是经济学,把犯错成本提到承担不起以及防患于未然。
一样的道理,不要做超过别人信用价值的投资,但现实中很多人都不这么想,要么错过机会,要么被割。
举例:100万给大佬,和一万块给穷亲戚,哪个更危险?
很明显嘛,大佬信用价值远高于100万,甚至是都没机会投给大佬,而穷亲戚可能看1万就是巨款,这就在考验人性。
我自己就是基于这个判断,数次机会出手果断,先打钱后补手续,甚至法律上会有损失风险的,事实上稳如泰山,因为大佬的信用价值远高于我的投资额度。
大多数人想不透信用和人性的关系,所以该抓的机会抓不住,却总踏入未知领域被收割,本质上还是对钱的认知不够。
非财务金融领域的人都是拿时间换钱,付出才学、知识、劳动来获得大众认可,所以挣的都是血汗钱,有付出有收获,没付出就没收入,可以说是在拿生命换钱,自然看钱看的比较重,对真正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总觉得别人会占便宜、骗钱,而不是从人性、信用的角度分析,加上缺乏财务训练,不知道金钱的性质,总想着暴富,就这么被别人利用人性收割。
投资不超过信用价值,就是需要谨记的信条,如果信用价值不高,那么再怎么看上去收益高,也不能投,因为背叛成本太低。
信用,就是那个最基础的评断。
185/1095天(2021-12-17)
饮食:早:咖啡鸡蛋;午:羊肉蔬菜;晚:牛奶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钟
睡眠:11.10-6.40(2小时39分钟深睡)
体重:142.3
读书:《解密深经》
《成长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