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机会是做出来的

发布日期: 2021-09-28

问:还是把握趋势的问题,用代入法做推演更像是复盘,找出过往错失机会的深层思维,并予以改正,结合搜集的信息、数据做判断,有助于判断趋势、并抓住机会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很明显即便是相信我说的,在行动之前还是想要一些更清晰的确定性,希望我认真严肃的作出肯定:这种方法一定行!

这种心理其实可以理解,尤其是自己处于迷茫,没有相当的确定性,是不敢迈出第一步的,至少充分意识到:选择比努力重要。

今儿就趁机说说所谓“趋势”的本质是啥。

当初鲍尔森访问中国,送给王大大一本书,这可是国礼级别的待遇,历史学者Durant夫妇的“The Lessons Of History”,可见其分量,其中有一句我个人就非常喜欢:“Most history is guessing,and the rest is prejudice(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历史嘲笑一切试图将其纳入逻辑规范的做法。

每一个个体都生活在历史中,世间所有的因素构成徐徐演进的历史,没有任何人可以推算的绝对精准。

我们以分析数据为生、真金白银、利益攸关得出的结论至少会比空口白牙、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靠谱许多,为什么?

我们的行动实实在在的参与构建历史,当然也在影响未来。

很多人摄取信息,想了解一下趋势方向,看看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让生活变得更好,可是看来看去却是越发的焦虑和茫然。

首先得是自己利益相关,人性都是偏向于短期利益的,考虑深远必须得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所以和自己切身利益绑定的才能有动力做预测性研究并执行,比如自己所处行业的未来,会不会被技术或智能取代;还有自己的专业或岗位有没有新的发展,只有利益攸关,才有持续学习进化的动力。

到了需要考虑人生跨界的程度,就应该看那些最牛的人或企业在干什么,分析趋势方向是要至少看到两年后的,有长远的视角,才能反向在现在有耐心做布局,比如华为和阿里,虽然他们此刻都在面临巨大的压力,但都是穿越过几个周期的组织,值得深入研究学习。

我们个体其实也一样,提前做跨界或战略转型,在即将起飞的领域折腾,得有看三年五年的耐心,一开始肯定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但必须得跨出那一步,所谓躬身入局才能找到抓手,等想好再行动哪里还能赶上?!

历史是不能按逻辑推断的,历史是偏见,都是主观的人做出来的,我们只能是确定好方向,自己跳进去做,进去了,才能创造自己的历史。

104/1095天(2021-9-27)
饮食:早:咖啡鸡蛋;午:蔬菜馄饨;晚: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钟
睡眠:11.40-6.08(2小时41分钟深睡)
体重:145.3
读书:《论语》每天一章
与伙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