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根实操的故事(六二)

发布日期: 2021-07-26

18年计划要带儿子去美国到NASA近距离看宇宙森罗,让他从小就知道什么是星辰大海,而且还是王老师亲自讲解带领,只是很可惜去美国签证再次被拒,那次完全是意外,我们的面签前一天正好是那个美国使馆爆炸闹剧,所以只能说和王老师同游美国的机缘还没到。

既定的出国游学是不能停滞的,于是就干脆回第二家乡澳大利亚,好在轻车熟路没几天就批下来,这就正式开启教育的环游世界之旅。

儿子那年5岁,一直都是按照我们孩子刚出生时就订好的方略教育。前三年我们职业父母,全程陪同,满六个月就带着全国各地到处跑,自己看世界,三岁时我父母带两年,我和妻子全情投入扎根国内,站稳脚跟,最好建成自己的事业系统。在儿子上小学之前一年,开始带他出国旅居,接触外面的世界、风俗以及文化,还要到名校里亲身体验不同的教育方式,从此在国内接受基础性教育,假期出国接受西式教育,不同的语言文化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合璧再加上我们合适的引导,还是大概率可以构建开放包容的认知。

一直按部就班的执行,我们并没有刻意教他什么是应该的,而是在尽力构建多元、多样的成长环境,算是长势喜人,罗胖说过:“应该教育孩子学天文学和历史学,一个是空间尺度,一个是时间尺度,有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我十分认同,也切实明白甘于处下的益处,终身进化就该是最底层的原则。

我始终认为最佳的关系是协同成长,夫妻如此,朋友如此,父母和孩子更是如此,教育不仅是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传授,而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认为有几点是决定孩子未来高度的根基:

1、父母和睦营造出来的成长环境。

这是我两在孩子长到三岁在家专职当父母的核心原因,在孩子睁眼看世界、一点一点接触外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是要让他看到父母相爱、相伴、相扶持是这世上最自然、本来就应该的事情,这对他构建价值观根基和潜意识举足轻重。

2、父母身教远胜于言教。

孩子通过观察学习,父母的言行举止、思维理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所以我两的核心原则就是:“做人,我们做给他看;做事,世界就在那里,我们带他去看”。日常生活中,我和妻子温言礼敬,说到做到,从他六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到处旅居,见识大千世界。

3、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最好的教育。

有个段子说:“这世上最无耻的事莫过于自己没做到,却想着孵个蛋让下一代去做”,我一向都认为父母的高度是孩子的起点,我们首先都是终身学习者,不停进化才能给孩子树立向上的榜样,任何自己不做却要求别人的都不能服众,教育更是!我两的口头禅是:“我们一起做,爸爸妈妈先做到,也欢迎宝蛋监督执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自己学习、精进、锻炼,从不间断,得感谢孩子,“百姓日用皆为道”,行走坐卧都是教育。

所以,还是我反复宣扬的观点:没有不好的教育,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我们在成为合格父母的路上跋涉学习,只要我们做的好,孩子就会跟上成长为健康的人,因为某些习以为常的习惯还会累积为竞争优势。

到这我们就可以得出教育的本质:父母通过让自己变的更好树立榜样,连同老师、学校营造出健康成长的环境。

到了悉尼,我们打算是沿着当时我们夫妻相识的地方,再到相约吃饭的地方,所有留下无限回忆、美好时光的地方,带孩子故地重游并讲述旧时故事,是最好、最幸福的家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