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实操的故事(五六)
发布日期: 2021-07-20
小时候,各大寺庙是我的玩乐之所,大殿、宝像、香客、僧众,佛音绕绕、熏香袅袅,留在记忆中的就是这些片段,当然于我而言,大殿之上供奉的点心才是莫大的诱惑,想必菩萨也不会真的怪罪一个顽童。
高僧大德在我眼中也不过是和蔼可亲的邻家老爷爷,时常见他们做功课,一脸清润,尤其是讲法的时候,真的就感觉面目一层莹莹宝光,虽然以我的年龄听不懂经义,但言语间就是有令人平和的法力。梦参师、常青师、悲鸣师、如瑞师等等大德,我从记事起就见惯了信众环绕、他们居中讲法的场景,在这种环境下浸润长大,又受佛法熏染,加上我自身痴愚,自甘为下,纵是行的再远,也脱离不了已经种入骨髓的佛性。
为我启蒙开智的正是这些大德,到了近些年,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有何等深厚的福报。
就像溥仪只一眼就胜过无数鉴宝专家一样的道理,只需要轻轻淡淡的一句:”跟我家的那些不一样“,我也是,有些灵慧是大德种下的,行走世间,谁是正修,谁是外道,一目了然。
所以对于世俗人来说,不管身处何等高位,只要是求取智慧,对我、其实是对我的出身五台山都报以足够的尊敬。
真容寺是梦参师发愿建的,不同于五台山大体都是明清风格,真容寺是纯粹的大唐风格,一片恢弘气象,王老师是梦参师的记名弟子,和现任真容主持隆明师同辈,我们上山体验、讲禅、做法事都在真容寺,我在山上到处找地方,最终在和真容寺一墙之隔的地方找到了满足我设想的地方。
作为本地人的好处就是不管在哪都是叔伯兄弟,我和地主我世交叔叔一起商议,最终把那地方改造成一个禅院,设计风格是中间一个可容百人的禅堂,环绕禅堂的有大小16间房,有这方面需求的精准人群一眼就会看出,宝贵的空间没有造成房间,很明显就并不是酒店业务,而是小而美、主要私密的聚会场所,这个设计风格本身就是暗语。当然,等到建好对外,已经是18年9月了。
我从四月开始就拉人上山了,这个时候带我进海银的马哥又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是CIO联盟的秘书长,所以他会经常拉To B的企业上来,在五台山这种场合特别容易形成信任基础,一来二回,我获取了最珍贵的情报、看出了发展的趋势、也找到了自己的机会。
到了五月开始,基本每月一大一小两场活动,如果不是从16年就开始策划、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并发现做活动才是锻炼应对不确定性系统最好的方式,18年关键时候也承受不了如此频繁的活动密度,擅长组织、参与者体验极好,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建立深度链接,信任加深,机会才会出现。
当然到了这一步,机会仅仅是出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