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做成事还是要讲方法的

发布日期: 2021-07-06

做事是要看成效的,如果没有实质的结果,或者拿出成绩来,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有意义。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积极上进、特别勤奋的人,会自然而然产生一定预期,因为好的作品是需要长时间、大批量的投入,但最终却没有能获得认同的成绩出来,那么一定是方向错了或者方法不对,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一个前辈指出关窍。

当然还有很多看着无比勤奋、其实却不愿跨出舒适圈的人,比如每天只做自己会的题,做自己已经做习惯的事,这种情况现实中比比皆是,需要的是认知拓展,但跨出舒适圈非常困难,认知层面要比方法论难度大多了。

学东西或者做事都是有方法的,方法不对事倍功半,所以首先要明确学习做事方式以及目标,形成自己的节奏和体系,千万不能盲目,否则就是浪费生命。

比如减肥,鉴于我自己从小就胖、还是易胖体质,体重最高到过190多斤,最瘦到130斤,有过两次反复,现在维持在140-145之间,还是很有备战心得的,关窍就是七分吃三分练,只要做得到,绝对没有减不下来这回事。

我现在在练上还可以,只不过作为资深老饕,实在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在更重要的吃上不仅做不到把控,还很宽纵,只是常有警戒,一到145斤红线就马上严控,降到140就再放纵,如此上下,其实并不是最健康的方式,肌肉训练是年年立年年败,屡败屡战,但做人总是需要有约束。

再比如学英文。之前刚刚接触科技的时候,了解到同传技术已经能做到相当精确,所以翻译器必然会大面积普及,所以英文就没必要下大功夫学了。到了今天,科大讯飞和搜狗的同传设备已经相当先进,走遍天下无障碍,而我当时得出的结论却需要修正。英文在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会成为标配,就像当年司机是个挺好的职业,现在几乎人人都会开车,已经成了基础技能,所以英文的职业化会越来越狭窄,但普及化会越来越高,我维持没必要下大功夫学的结论不变,但是要加上尽可能多的用起来。现如今世界最顶级的资讯、论文都是英文,想要走在世界前列,英文必不可少,所以最正确的做法是在走向尖端的驱使下,把英文当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掌握,“用”就是英文的关窍。

在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要作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人才,是需要掌握各领域的知识的,而且跨界知识可以构建不同的视角,能有效的拓展认知边界,这种情况下,花最少的时间掌握一个领域的框架是最高效的路径。

想要掌握某个领域的框架知识,根据H指数找出本领域排名前40的学界权威,看他们的论文,如果时间紧迫,前20名的也可以,就这么简单。这是花20%时间掌握50-80%知识最有效的方式。所以看畅销书,或者看微信文章等,就都是不那么有效的学习方法。

时间精力是战略资源,要高效使用,找对方法才能让人生加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努力之前不妨花时间好好掌握一下方法论。

20/1095天(2021-7-5):
饮食:早:蔬菜米汤鸡蛋;午:蔬菜牛肉水饺;晚:小米汤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
睡眠:11.30-5.30(2小时43分钟深睡)
体重:144.3
读书:《《实践论》《矛盾论》解说》李达
《内证观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