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训练专注力

发布日期: 2021-07-05

中国过去四十年取得的经济成就令世人瞩目,成因很多,政治、文化、历史机遇等,但最关键的、取得普遍认同的一点是:“高效规模化”。

简单点说,就是水银泻地一般、无孔不入的快速量产,你刚有了个模子,这边已经有成品推向市场了,快、迅猛、规模化要的是数量,最初质量当然就无法保证,这种打法特别见效正是因为中国在发展初期首在脱贫,市场的需求是便宜而不是以质量为第一考虑要素。

最近几年“工匠精神”特别火,那是因为有大批的中产开始追求品味、质量,所以德国、日本等以质量见长的工业结构开始被提倡,比如“德国制造”。

还有大名鼎鼎的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记者采访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小野的答案说明一切,就两个字“专注”。老头儿70岁的时候,还每天早起去东京海鲜市场,亲自挑鱼,一块章鱼在切片之前,要用独特的手法按摩四十分钟,谁能做得到?所以只有这么一个寿司之神嘛。

个人的成功和国家的成功并不是一回事,虽然国家品质是由个人构成,从国家来说,根据国情,中国的发展就是最合适最正确的道路,但对于个人来说,想要做出成绩,还就是需要像小野这样专注的”工匠精神“。

为什么?

我们都是普通人,资源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做的,就像太祖所说:”集中有生力量最大限度消灭敌人“,聚拢资源投入到一件可产生巨大回报的事情上。

我们的成长曲线往往并不是平缓的,更像一个阶梯,最开始的入门阶段门槛很低,人人都能进,上手也很快,但需要长时间的、平缓看上去没有任何变化的积累,然后再某一个点直线向上,坡度陡峭,这叫提升复利期,就是说你在这个领域里,已经成了熟练工,技能大幅度提高,然后同样过程再来一边,投入积累,在某一点直线上升,如此循环。

高手和普通人之间的巨大差距就在于这个训练上,职业高手每天都需要在本领域专注工作大量时间,而普通人或者菜鸟却做不到持续而专注的投入。

我们周围最常见的很多人,都是勤奋的懒人,时间和注意力被无数事情分散,一会在炒股,美其名曰做投资,一会在应付本职工作,一会又想报个班学学外语,还要刷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在每一个感兴趣的领域里,因为投入有限,就只能停留在入门的第一阶段,然后就是和大量处在同样水准的人,一起竞争同样水准的工作岗位,创造不了多大价值,自然没有多少收入,还抱怨没有好工作,形成恶性循环,这可能就是老板找不到好员工、员工却没有满意的工作的原因,老板的满意和员工的理想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认知鸿沟。

我们需要马上改变并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经过我亲身验证,可以尝试以下几条:

一、做好计划、专注当下:把每天必须做的要紧事,列表记录,每天定时查看,检验完成进度,这样可以确保时间注意力投注到重要的事上。

二、远离手机。这个不需要多说,手机成为了我们的器官,我们不知不觉在各种无用,琐碎的八卦资讯里,耗费了太多的时间,所以,不妨尝试在每天精力最旺盛的工作黄金时间,关掉手机,切断不必要的一切联系,集中注意力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三、做取舍。要完成你的主要目标,你就必须牺牲一些次要目标,甚至兴趣。“股神”巴菲特建议别人把所以时间精力都投注在真正想做的几件事上,其他感兴趣的终身都要尽可能的远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专注本质就是取舍。

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在智商、体力方面的差距并不大,拉开差距的就是时间注意力战略资源的利用率,大多人做不到专注于重要的事,所以成功者终究只是少数。而如果有志于成为人上之人,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列出最重要的事,去除所有不必要的干扰,并切实执行,最多一年,就能有相当显著的变化。

19/1095天(2021-7-4):
饮食:早:蔬菜咖啡鸡蛋;午:蔬菜咖啡;晚:小米汤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
睡眠:9.30-8.20(4小时51分钟深睡)
体重:144.3
读书:《《实践论》《矛盾论》解说》李达
《内证观察笔记》

杭州上海两天密集讨论,返回杭州决定带娃回北京,定的最早班机,我临行前基本没睡,结果出门前一刻收到通知航班取消,改到10.45,又返床眯了一会儿,7点出发到机场,吃了点饭,结果航班延误两小时,到了家后就累瘫了,晚上九点上床,睡到自然醒,将近12个小时,爽,到底还是上岁数了,不比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