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根实操的故事(二四)

发布日期: 2021-06-18

时间来到2010年一月下旬,挂历店的生意结束,我拿到了两万多块,跟国内考某个专业某位导师的硕士研究生不一样,海外高校普遍有为期一年的硕士课程,说白了就是盈利项目,所以海外硕士学历大多是远不如本科和博士分量重的,并不改我的学渣属性,只不过我需要进入该领域进行系统学习。我选的是一年四个学期、每学期两科学分的方式,每学期交四千块学费,资金利用率高一点。

上半年两个学期,我认认真真的上课,长这么大就没有如此投入的学习过,满勤,还阅读大量的金融财经类书,《聪明的投资者》《以交易为生》《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等等经典都是那会儿读的,巴菲特索罗斯也是那个时候知道的,我非常认真的读了他们的演讲录以及交易路径,就是那段时间,认识到:做事和赚钱是两套截然不同的思维路径。

以我的风格肯定不可能脱离实战的,上课之外,我和大姐花了35000盘下一个澳洲本土的音像租赁店,跟Blockbuster一模一样的商业模式,这个店在悉尼西边,是穷人区,超过一半的居住人口以领取政府福利为生,住的是公屋,每两周领250澳币,领到钱就会吃喝消费,其中一项就是来我们店里租碟看,现金流相当不错,只不过员工工资很高,一年下来工资、Super啥的吃掉了我们一大部分利润,所以我和大姐后来干了件错事,就是不舍得这点员工钱,我们自己轮流代班,工资自己领,一开始确实还行,但越往后就会发现,这种鬼佬生意是看人的,时间一长人家就不来了,当然这是后话。

刚盘下店有鬼妹员工,我就有空过去聊聊天,了解一下当地风俗,其他的校外时间研究房地产,还是老套路,交房产中介朋友,然后不辞劳苦到处看,这样了解了框架,具体实操起来当然会有外人不知道的大量的行业细节隐性知识,我准备入场操作,就卖了北京的一套房,180多万,折27万多澳币。

时间到了2010年下半年,然而这些钱没有全部入房市,被大姐一番说动,其中20万澳币联合成立一个公司,又在悉尼北区盘下一个同一品牌的音像店,北悉尼是富裕区,现金流极好,一水儿的全是鬼妹,我自然跑得也勤,一边跟美女练英文,一边了解当地房市行情,以及人情事理,多方了解信息情报。

当我准备入市之前,干了一件事实上非常关键的举动,没有盲目投钱,而是先想着到银行实习,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个时间金融在我脑子里就等同于银行,所以我去了花旗,直接找到了经理,说我有将近30万澳币和公司,如果能得到一份实习工作,就把钱和账户全开到花旗来,我自己实习不需要工资的。事情进展异常顺利,我进了花旗投行部实习,而且我这打法被我的直管上司Patrick非常欣赏,说我有野心、不走寻常路,适合干金融,不得不说他的判断还挺准的。

2010年下半年,金融是实操的学问,读十年书不如实操一年,我在花旗接受了脱皮挫骨般的历练,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金融,学到了隐性知识,更重要的结识了我师父,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