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逻辑
发布日期: 2021-06-08
一个人的进化是自身属性与外界的博弈互动,所谓因缘际会便是如此。
我的偶像曹操雄才大略又奸狡无常,但却是史书中少有的真性情,晚年权倾天下之时,曾在《述志令》里坦露心声。这篇并不很长的述职报告可以看作是一代雄主在巅峰处写的心情独白,他可以直面自己的过往、豪情以及壮心,既有俾睨天下,又有怆然无奈,千年之后读来依然心潮澎湃、随之跌宕起伏。
开篇即是”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公本来是要造福一方百姓,建立名誉,到天下大乱,也只是希望建功立业,守护大汉,只不过后来时移世易,大势糜烂,才自担重任、平定天下。由此可知,若是遇上如文景之类的明君,曹公可为郡守为福一方,或是如班定远一样成征西将军,但身处乱世,眼见生灵涂炭、竖子遍地,才最终肩弘任矩,可以说时势造英雄,史书中立体饱满的曹操是乱世与个人相互作用的产物,他是游侠,是贵族中的草根。
再看刘备,张嘴闭嘴中山靖王之后,充其量是草根中的贵族,他的人设是“每与操反”,曹操干什么它就反着来,这是他的战略,也很成功。最先走的是攀附路线,黄巾之乱时,以皇族正统跳起来参与平叛,这是刷存在感,然后拜师卢植,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然后攀附公孙瓒,救援徐州,接着共讨董卓,还是刷存在,然后接手徐州,攀附袁绍,反叛,攀附曹操,反叛,攀附刘表,反叛,攀附孙权,借荆州,攀附刘璋,反叛,最终自立。我之所以极其讨厌刘备,是因为他虚伪到了极点,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也是一代枭雄,可以和曹公比肩的人物。
古往今来,凡是成就非凡的,有两种类型:一是家世显赫,生来的环境资源仅是维持就殊为不易,生存下来就是宏图霸业,如生在帝王权贵家的;另一种就是时势造就的伟人,比如刘邦,朱元璋等,刘备其实也是这种。
他们争得是天禄,押的是身家性命,承担的是天大的压力,最终达到的也是人的巅峰。
成事的核心原则就是:必须得全身心的投入。
曹操、刘备、孙权、袁绍以及其他各路枭雄,都是押上了全部的大玩家,所以才能在史书中留下一笔,而败亡的玩家正是在关键时候犹豫、没有狠绝的押注,进而导致一败涂地,比如袁绍,官渡之战,即便乌巢粮草全被焚烧也不足以伤筋动骨,胜负之机在于曹操得到一个叛逃之人的情报就敢亲自率领精骑突袭乌巢,而袁绍却派张合高览攻击曹操大营,结果二将临阵倒戈,导致溃败。假如袁绍亲自督军攻大营呢?攻破大营,趁势南下,没粮草算什么,一路劫掠兵临许昌,我敢说胜率极大。
做事就是如此,从一开始就必须摆明车马、投注所有资源,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一种倾注、投入,心心念念,这个时候外界的一些因素就会被吸引过来,最先吸引的是有共同愿景的同道,慢慢的会遇上一些师长前辈给予资源的帮助,甚至是提携,就这么从起心动念,一直做,一点点、一寸寸的往前拱,在熬到最后还坚持的时候,如果真的不是方向错误,就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契机出现,就是这个逻辑。
创业不是常人可以做的,正是因为没有空闲的时候,每一步都需要倾尽全力,进行饱和式的资源投入,看看马斯克就知道了。
所以,你是事件发起人,你就是链接一切成事资源的节点,你的态度就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得让人看得到:为什么你是做这事的人?!
我自己就是典型的例子。走到今天,可以说做成的每一件事,不论大小,都是这个逻辑,认真的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做好的事情桩桩件件都会写进气质和履历;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都会慢慢吸引合适的人和资源来完成,困难肯定有,事实上解决困难的过程正是自己突破的良机。
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是不可能成事的。
1087/1095天(2021-6-7):
饮食:早:咖啡酸奶;午:蔬菜;晚:蔬菜鱼胶米饭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
睡眠:11.15-6.16(2小时47分钟深睡)
体重:143
读书:《唐明皇御注道德经》
《严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