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根实操的故事(六)

发布日期: 2021-05-31

为啥学英文呢?

很多人认为同传技术已经能做到相当精确,翻译器必然会大面积普及,到了今天,科大讯飞和搜狗的同传设备已经相当先进,走遍天下无障碍,所以英文就没必要学了。

事实上,正好相反,英文在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会成为标配,就像当年司机是个挺好的职业,现在几乎人人都会开车,已经成了基础技能,所以英文的职业化会越来越狭窄,但普及化会越来越高。

现如今世界最顶级的资讯、论文都是英文,想要走在世界前列,英文必不可少,所以最正确的做法是在走向尖端的驱使下,把英文当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掌握,“用”就是英文的关窍。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思维,出国了就得按着当地的语言思维来,不然小则闹笑话,大则生意损失,更有甚者,可能有牢狱之灾,我有个朋友就是英文不好,引起误会,被关禁闭24小时以及罚做义工。

我当年高考成绩58分,而且绝大多数是蒙的答案,所以我觉得58分运气还是不错的,真实水准更烂,然后雅思7分是09年硕士入学的成绩,如今每天读英文论文、资讯或者书籍已经是习惯。

语言这东西,是一种阶梯形的长进过程,就是说你可能学了很长时间也感觉不到一点进步,可突然有一天就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然后又原地踏步,然后又飞跃,直到应用自如,一般我们管这叫语感的培养。

我刚在新东方准备雅思考试时,可以说是从头开始,也想过速成的,或是其他行之有效的法子,直到一个助教老师很淡然的说:“你流利汉语听了,用了,练了多少年,你的汉语是啥水平,就算英文比咱博大精深的汉语简单吧,也不至于让你速成,所谓行之有效,无非就是懒!”这是老师的原话,她叫Katie,是英语专业八级的牛人,因为这句话,我得感谢她一辈子。

这世上凡是想走捷径的,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字:懒!

后来老师给我讲他们当学生时是怎么训练的,于是我就照搬,很简单,就是听写。那会儿还是磁带的世界,以及同龄人才知道的一个叫复读机的东西,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反复听一个磁带,边听边写,听到啥就写啥,听错也没关系,不会拼写的单词就估摸着写,反正就是尽可能的把你听到的写下来,就这么一个月后,听写下来的内容就能正确80%以上,听懂90%以上,然后换磁带继续听,随着听写能力提高,完成一个磁带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然后听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至于口语,跟很多过来人一样,是看着《老友记》跟着大声说,《老友记》非常好看,至今都是经典,但要提高英语就得只能看一集,反复听,反复说,直到朗朗上口,才能看下一集。

除此以外,把握一切跟人交流的机会,尤其是老外,只要有心,到处都有老外,我当年常去的是宣武区的大教堂,多的是外国人。至于读和写就看是什么目的了-----事实上,很多外国人的读写能力也很差-----要是考雅思的话,背范文和练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5分,好多新东方,环球雅思等等就是专业的应试培训机构,非常有效。

就这么三个多月,耳机不离耳,几乎发炎,大量的朗诵,喉咙发炎,当然回报就是北京语言大学雅思考试,听读写5分,口语4分,总分5分,达到签证标准了,而国内的学习仅仅是一个英语学习的热身!

当我满怀憧憬抵达悉尼时,还没出Smith国际机场,就发现老外的正常语速我是压根一个字也听不懂的,原来在国内的老外跟我对话语速放的很慢,原来国内采用的大多教材也是很慢的,来不及傻眼,就这样一个苦逼少年开始了漫长的英语学习历程。

澳洲是一个移民国家,当然华人是很多的,事实上,一点英文不会,在澳洲也活的下去,就只能局限于唐人街这个极小的圈子。好处在于,大量的国人让我初步适应国外的 生活没太碰壁,进了语言学校后,所有班级都是留学生,国人最多,虽然很方便,但根本没有英文提高的环境,我就自己想办法提高英文。

在悉尼,我作为老外,只要愿意,到处都是语言环境。刚开始时,我是拿着文曲星一个字一个字的跟人交流,交房租,开银行账户,办入学手续,适应唐人街之外的生活,日常生活有机会就找人聊,受到不耐烦的待遇是极为正常的,受到无视也是正常的,还有几次被人直接说:you don’t say our language, you fuck off our country,一开始这句话也是听不懂的,还要求人家说慢点, 羞愤是有的,可那又怎样,压力下的社会,大家都很忙,没人有义务有耐心跟你个哑巴交流,只能又玩命操练,听写,听写,冷酷的社会自然会加速学习速度,大约四个月后,就已经能勉强跟当地人交流了。

25周的语言课程结束,大学选专业时,大多国人选的是移民专业”会计“,我为了提高语言能力,再加上没打算移民,所以就选的工商管理,于是我可就是独一无二的老外啦。上课的Brainstorming是我最害怕的过程,却又是必不可少的,每当我结结巴巴说些想法时,大伙的语速好像更快了,于是我又被无视了,哪个小组都不愿要一个拖后腿的。没关系,从小练的脸皮厚派上了用场,Group Assignment需要的各种工具材料,我买;小组聚会讨论,还得买咖啡,谁让咱贡献少呢。一般聚会两三次后,在我咖啡点心的攻势下,小组同学也都会对我表示好感,并热情帮助我提升语言能力。就这种环境下,英文能力又大幅飞跃,到大学三年级时,已经能很自如的面对300个同学做Presentation,并做40分钟的Debate。

学习语言跟其他领域一样,人要死皮,天下无敌啊!

就这么成天和Local同学在一起,硕士时入学雅思成绩7分,听说写7分,读6分,但是学术英语,直到同年开始和Local做生意,才又发现极度口语化的英文,很多还是听不懂,原来所谓的商务英语只会在书面合同里用到。想想也是,我们国内做生意,谁会文绉绉的拽文啊,要不说当年蠢呢,不经历真是不知道啊。

生意慢慢做开后,除了我和我合伙人是中国人以外---就连这个合伙人都嫁的是鬼佬,思维做法全盘西化的 ---全是当地鬼佬鬼妹,于是我又开始了咖啡外交,员工咖啡我包,有事没事就跟人家聊,其实每天的生意细节,商务流程是差不多的,没法提高语言,想要提高,就得闲聊。好在我身为老板,员工是很乐意陪聊的,有什么不准确的,还会很Nice的告诉我,就这样,英文水平才总算是称得上个流畅,但跟Local speaker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还在不间断的学习中。。。。

总的来讲,英语作为语言使用就是需要多说多练多接触的,没得取巧,又是那个让人爱恨交织的耐心,用起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