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看到“躺平”,我为幼稚哑然失笑

发布日期: 2021-05-30

先来说说这世上中产及中产以上的人成长路径是怎样的。

社会越发达,越讲究资源匹配。以过去三十年为尺度,欧美发达国家秩序井然、文明有礼,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代表人类发展成就的顶峰,生活水平很高,自然变化就不大,一片祥和。

祥和背后是资源的集中和固化,上层大多上名校,家族联姻,出生的孩子从小接受属于自己层次环境、思维、认知的熏养,在同样厉害的同侪圈中成长,继续上名校,带着导师的推荐信,从政、到金融领域、世界名企,就这么在家族搭建好的高台上继续添砖加瓦,巩固阶层。

中产阶级的标准是有稳定的工作,以爱情结合,然后合力供房子,供孩子,日复一日的工作挣钱、缴养老金,希望干出成绩,升职加薪,孩子们童年无忧,上公立学校,最后靠助学贷款上大学,而可以学到一技之长的TAFE(类似于我国的技校)是很大一部分人的选择,快速挣钱养活自己、还贷,他们心中的顶尖职业是医生和律师。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从贫穷到富裕中间有太多的变化,也有太多的机会,人人都有可能在新的浪潮中成为佼佼者,所以就给了很多有野心、甘于折腾的人抢占资源的空间,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

总体来说北方内陆(除北京)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影响推崇金饭碗,公务员、国企、央企、大公司,越稳定越好;南方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前线,思想开化、敢打敢拼,是先富的区域。

恢复高考以来,大学生是稀缺的,不管是不是名校都会有大把的机会,我们循规蹈矩的从小学一路升到大学,高考成了全国盛事。后来扩招,大学生慢慢不再吃香,最初的大学生和无数敢折腾的草莽英雄一起,共同主演了经济腾飞的大戏。

三十年来,低垂的果实已被采摘完毕,最先参与改开浪潮的群体成了新的资源圈层,发达国家的路我们会再走一遍。上层通过提升教育资源门槛占据最优路径,还倾向于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排他的私校,现在的大多中产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也充分意识到资源占据的重要性,所以最大的投资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越是看得到圈层的力量,越是舍得下血本构建孩子成长的同侪圈,要知道,每一笔金钱、人脉、圈层的投入都是在打造壁垒,维护到手的资源,所以学区房才会那么贵,而天价的学区房还只是圈层第一道、相对容易达到的门槛,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不是想花钱就能得到的,这就是有钱花不出去的现实案例。

教育的核心并不是什么素质、快乐、应试、聪明、努力之类惯常的认知,而是环境。

从出生那一刻起,由父母自身营造出来的氛围就是构建孩子心理世界的根基,每一天的成长都在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谈吐、思维逻辑、和精神品质,然后就是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圈层,来自相同背景的孩子形成最大的同侪压力,这个氛围才是影响终身的决定因素。

孟母择邻是有大智慧在的。

我们国家现在所谓“教育军备”“鸡娃”之类的教育问题就在:不成熟的父母企图通过花钱就能培养出超越自己的下一代。

好的父母一定是和孩子一起成长、身体力行的做给他看的,因为,父母能达到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

我这样的低学识群体在草长莺飞的时代才有机会攀升,可能会是最后一批低学历吃国家红利翻身的人。这个世界的发展红利被采摘干净后,高学识本身就是资源门槛,所以我现在才有清醒的认知并反复宣传:名校可以说是唯一的捷径。

名校学生找伴侣也倾向于匹配的学历,因为名校本身就代表着文化圈层,有相同的教育、学识、同侪背景,有圈子里的规则暗号,这是信用背书。

出身名校的父母深知圈层的重要,在寻找伴侣的时候就开始了从基因、学识、家境、人脉、职业、金钱的竞争。如果说6、70年代的名校生还有很多乡村、小城市出来的,那么到了我们80后比例在降低,一半以上的名校生都是城市居民,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名校的同学,除了勤奋、学识、自身才能的比拼,已经有了家庭背景的加持,在进入社会后更是有明显的差别,国家在发展,时势使然,个人技能加时势还有很多逆袭的案例;到了90后,名校生城市居民比例进一步加大,当社会变革速度减慢、机会捕捉成本提高时,家境代表的资源集中度就会有极大的威力;00后趋势加强,10后北上广深的牛蛙集中涌现。

我们80后开始分层,我们10后的孩子有了极其明显的差别,名校子弟是一种开挂的表现,普通城市子弟接受不错的、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而乡村里的孩子还是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连学都上不起的就不用说了。

很多人都说孩子还那么小,施加那么大的学习压力简直就是不人道、太残忍,还要减负啥的。

这是一种认知不足的愚蠢想法,孩子的成长跟基因和环境有关,生在猎人家里从小就会捕杀动物,被毒枭养大的孩子,从小就接触枪支、视人命如草芥,斯巴达的传统是从小就接受战斗训练,根本就没有生理承受这回事。我有两位红三代朋友,真正的权贵,在日理万机的环境中长大,据他们说根本就不知道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以下生活的存在。

从出生起就见的东西以及成长的环境塑造了大脑、构建了一个人的根本认知,我说名校的重要性以及名校生的门当户对,背后的核心根基就是:同样层级的人营造的环境。

一群名校毕业生在大城市教出来的孩子,如今通过层层选拔又被聚到了一起形成了新的同侪圈,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父母双方资源的投注以及同龄人的博弈反馈,十数年后的他们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

这就是如今正在上演的事实,有的人在拼命,有的人却想着躺平。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不过选择“躺平”就相当于选择拱手出让自己的利益,那些喊出“躺平”的年轻人,真以为自己还想家里一样是世界的“中心”?幼稚到了极点。你的躺平只会让拼命的人更多一些机会。

我们的政府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如今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吃国家红利成长起来的,当大资本大财团在掌握更多资源时,遭到了反垄断,国企央企在不计成本的做基础建设,政府在打压房价,在打击激发教育军备竞赛的机构,在做一切减缓资源分化的事,说白了,就是在后浪与前浪对抗之间拉偏架,因为后浪永远昂扬说明社会在发展,人民有奔头。

可裁判拉偏架的时候,你却要躺平认输?!

1077/1095天(2021-5-29):
饮食:早:咖啡鸡蛋酸奶;午:蔬菜;晚:蔬菜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
睡眠:10.56-6.00(2小时51分钟深睡)
体重:140
读书:《唐明皇御注道德经》
《高胜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