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一切的美好都由博弈而出

发布日期: 2021-04-14

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很多鸡汤确实是蕴含至理的,只不过我们的传统文化重在意会,真正的心法也需要学徒式、长年累月的跟随、学习、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起到的是明灯的作用,至于怎么能做到,那得每一位后来者自己经历。

而西方科学思维的精髓在于可证实、可证伪、可重复,这就是喝到鸡汤的勺子啊,科学讲究双盲、讲究大样本量,都是在优化操作路径,提升抵达目标、喝到鸡汤的概率。

我们自小就接受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教育,只有做到这些,就能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地位,然而我混迹社会20多年,有了一条很深刻、很核心的领悟:所有的美好、一切想要的东西、闪亮的价值观统统都是博弈回来的。

这世上没有平白无故这回事,我们孜孜所求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博弈结果。

“诚信”,是亿万年来人类大规模协作、经历无数斗争流血才得出来的成本最小的合作方式;“和平”背后要有强大的科技、国防、军人热血支撑,平民才不需要在枪林弹雨中有生命之虞;“社会稳定”背后是武警、公安、以及一切安防人员日以继夜的付出,我们才能不用担心安危的半夜广场舞、压马路、撸串哈皮;“社会和谐”背后有政府的治理、宣传,还有所有国民共同约定俗成的规则,就连不随地吐痰、排队、公共场合不抽烟这种简单的公德即便现在都还在缓慢的构建中。

我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美好的同时,却总是忽略背后的博弈,以为都是应该的,就是这习以为常的心安理得催生了巨婴心态。

我们都说做人要善良,这是人性光辉的底线。

但什么是善良?

我们到底有没有仔细想过到底怎样才是善良?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讲究温良恭俭让,存善心、做善事,可什么才是善心?怎么才能做善事?

在意识到美好都是博弈回来之前,我也曾一度以道德为最高准则,对所有人都好,还因为出身于佛教圣地,真的就是对花花草草都有怜悯之心,几乎就是“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现在得出美好需要博弈的认知并切实践行,这中间差的就是认知高度,以及无数真实的历练博弈。

我最讨厌甚至痛恨的人不是恶人、不是小人,而是那些善良却愚蠢的人,他们正在觉得自己是圣母的宗教感知下,把世界往深渊里拉,他们一心行“善”却不讲道理,他们以道德绑架所有人,他们没有系统思维,觉得只要有善心世界就美好,他们正在全心全意、不遗余力的以善心铺就通往地狱的路。

小人恶人不可怕,因为可以回击、也有规则和法律约束,善良的蠢人不可救药,他们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好,即便是小人、恶人。对所有人有大爱存在于典籍当中,比如佛祖菩萨地藏王,现实中这类凡人通常是对坏人好得不到回报却在亲人朋友处发泄,还觉得我这么善良为什么会这么对我,殊不知,亲人朋友本该得到更多关爱,凭什么就该受气?这是滥好人。

我自己身边就有很多这种类型,你说要对好人更好、对坏人更坏,他们无法接受:存善心不是应该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吗?

还有用爱发电的。这是之前在台湾的一场闹剧,很多环保人士阻止核电站的建设,对科学一无所知,罔顾客观规律,阻止利国利民的事,还说不需要电站,我们只要有爱就能发电。当爱用来做口号,通常就是灾难的开始。

现实中还有很多愚蠢的事例,比如你为什么要奢侈,剩下的钱可以捐给希望小学;国家为什么不接受难民?还有爱狗人士,很多却没有公德心,乱咬人、随地大小便;还有在社会事件中以道德为名义上蹿下跳的“民运人士“,甚至还有用爱感召世界,主张刀兵入库、马放南山的,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没有系统思维,没有足够的知识智慧,看不到本质,善心善事就是为虎作伥。

善良不是品质,而是能力,不仅在实力资源,更在认知智慧上。

1032/1095天(2021-4-13):
饮食:早:咖啡鸡蛋;午:蔬菜羊肉;晚:蔬菜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
睡眠:2.20-5.50(1小时17分钟深睡)
体重:143
读书:《成长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