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系统之炼心
发布日期: 2021-04-05
科技日新月异,导致社会形态也在不停的演变,芸芸众生都在用尽手段争夺资源,我的主张一向是鼓励追名逐利,甚至拜金,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符合人性欲望的才有持久的动力。
可凡事过犹不及,我也坚定的认为在如今这个功利浮躁的社会,沉得住气、定得住心反而就是竞争优势。
那如何在追与定之间把握尺度、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实有个比较简单的原则:大众热切,我就冷静;大众犹疑,我就果决。
如何才做得到?
国人受官本位文化传统影响,谈起钱来总是欲拒还迎、扭扭捏捏,这个时候就要有不谈兴趣、谈利润的直接,还要在大众都意识不到机会的时候果断出手直击利润。
而大众热潮赶时髦、烈火烹油的时候,就要理智冷静定一点,说句不好听的事实:盈利总是少数,大众大概率是被割的韭菜。
大众心里其实也知道,只不过总是有些自己在成为韭菜之前跑掉的臆想,却不会想没有专业的浸润,凭什么能逃掉围猎?
卖油翁灌油过铜钱孔,滴油不沾凭什么?无他,手熟尔!
其实绝大多数领域都是一样的道理,专业和非专业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而现实中,这两个世界通常没什么交集,专业的和非专业言语上是对牛弹琴,行动上是完全碾压。
非专业认知不足却总觉得自己并不比专业的差,根本没有境界上巨大差距。
比如说搏击,我们看K1、UFC等比赛,感觉大家你来我往的大多是靠点数评判胜负,TKO并不多,那是因为赛前称体重,相同量级相同水准的才能在一个笼里,即便是你看着经常挨打、最差的职业选手到民间,轻松KO5、6个成年男人不在话下,这就是差距。
还有专业和流行也是两码事,比方说我们民间流传甚广的各式“黑科技”,以及直销传销经常列举的各式先进专利总能蛊惑人心,但根本不是专业的科学,科学是有共同体的,高校以及知名期刊之外几乎不可能有新科学出现,这就是专业和非专业,民科就是蒙人的。
专业一定是在实战杀伐中练就的,经年累月的积累才有我们说的“感”,手感、语感、盘感,是一种经历无数血战练成的直觉,尤其是对机会的把握和危险的感知格外敏锐。
以我自己为例,长年浸润的是财务规划、资产配置,所以对于机会就相当敏感,入场不是最早的,但总能在上升期开始的时候重注进场,反过来逃顶却次次果断、绝不恋战,狙击黄金如此,楼市逃顶如此,最近的美股亦是如此。
有扎实的理论根基,更关键的是十年以上冲杀在一线的实战经验,才能做到像岳爷爷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算得上专业。
回到如何平衡逐利和冷静,其实就是如何做到进退自如,核心一点就是专业,在入场前首先想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理论知识,然后是不是要以此为生,必须得专业才能存活。
而盲目追风就像和职业杀手抢饭吃,不死还有天理吗?
追名逐利是对的,但要在自己能成为专业高手的领域深耕,抵制一切专业之外出手的诱惑,然后和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最大化收益,最忌跟风随大流。
1023/1095天(2021-4-4):
饮食:早:咖啡牛肉面;午:;晚:海鲜蔬菜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
睡眠:11.24-7.02(3小时00分钟深睡)
体重:137.6
读书:《毛泽东传》金冲及
政事堂闭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