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社交系统之如何求助借势

发布日期: 2021-03-27

“世界更迭太快,那该如何赶超?”

“该怎么把握趋势?”

“这种大环境下,怎么才能赚到钱?”

这类提问会把机会和贵人逼走,因为很明显这是心血来潮、未经思虑的问题,这是求结果、而不是求方法,所有问题的隐藏欲望就是“最好直接给我钱”,哪有这样的好事。

真正想要改变、问出来的问题会包含很多信息,包括自身情况、现有资源、意向领域等。

比如:“我现在从事贸易工作,领域深耕多年,有跨境结算、国际贸易、供应链等等资源,如今有可投资资金100万,可试错时间一年,想要往科技领域探索转型,您能不能指点一下?”

“我现在**公司做市场运营的工作,有行业合作方的资源,没有可投资的资金,闲暇可用时间每天有4个小时,想要探索寻求一些副业,您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这样才是了解自己、想要改变的正确态度。

一个问题包含所有信息,别人能在瞬间判断出提问者能不能帮、值不值得帮、帮到什么程度。

跳出舒适圈、想要有彻底的人生改变是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的,必须是自己已经有了长久的考量,需要本领域的前辈、大牛来战略性的指点,事先的准备功课就是你的诚意,诚意足够才能有好的反馈,轻描淡写的提问根本就不是要改变的态度。

而且更关键的原因是:即便你有十二万分的诚意、做好十二万分的准备,获得帮助也是靠运气的事情,帮助足够实现某种赶超更是极小概率的事,不错,你付出十分,能有一分回报就算是运气不错的了。

可世间明明有无数颠覆的公司实例、也有无数赶超的个体案例,年轻一代不正在全面碾压长辈吗?

没错,现在的几家大公司苹果、谷歌、亚马逊、腾讯、阿里等都是典范,他们是借助科技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从而让自己成为巨无霸,可他们在整个商界的比例是多少?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不为过吧。

至于个体赶超,总的来说是时代的作用,有一小嘬人抓住机会完成跨越,至于年轻一代,走出小地方、在大城市打拼,伴随着着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凡出来上学的,都算是完成了初级的阶层跨越。

运气>时势>出身>个人技能。

眼下正处于科级、政治、外交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时期,世界舞台的主角是中国和美国,全球大戏就是围绕中美博弈在演绎推进的,尤其是中国还在发展阶段,积累的社会问题更多,与之相应的机会也就更多,所以理论上,凡是不甘平庸、想要做事的人身在中国天然就有更多机会。

过去三十年,立足于中国、立足于国家发展的、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了相当程度的财富积累,现在的一线大佬们,以及无数的有房一族就全是国家发展的红利,但到了眼下重返巅峰的时刻,过去野蛮发展、草长莺飞的红利时代一去不返了,买几套房子就能完成阶层跨越、财富赶超的好事也不会有了。

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大规模吃国家发展红利的人。

在科技、智能时代,学识是硬基础,你必须得有足够高的认知、足够厚的学术、以及足够广博的人脉才有机会(注意,仅仅是有机会),科技+影响力是重构未来社会运行规则的主要元素,金钱只是门槛级的因素,有钱也不一定能参与更高阶层的圈子。

所有的这些全部都需要时间、精力、耐心的投入,然后我们很轻易就能得出结论,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差距正在被越拉越大。

那我们想要赶超的可能性在哪儿?

问对问题,量明自己的资源、能力以及述求,最高效的产生链接,进而组建自己的利益共同的成长同侪圈。理论上,能找到或者组建适应趋势的圈子才有赶超的可能,否则差距还是越来越大,但在大众中脱颖而出就相对容易了。

我能保证自己的差距不被拉下,因为我的同侪圈更加多元,不仅在商界,还有政治、外交、宗教思想、江湖生存的精华,但想要赶超,唯一的可能就在借助时势了,投身于国家未来二十年的主体方向,科技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一线胜机。

堂堂正正的摆明车马,有什么,想要什么,这样才能提高抓住机会的概率,借势而起。

阶层跨越就是这么艰难,而且会越来越难,是财富、传承、学识的综合考量,靠努力是没用的,要靠大脑借势,当然最终能走到什么地步还要依靠终极因素---运气,那么如果真想改变,先从问对问题、学会求助开始。

1014/1095天(2021-3-26):
饮食:早:牛奶蔬菜鸡蛋;午:蔬菜粗粮;晚: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
睡眠:11.46-6.00(2小时06分钟深睡)
体重:134.9

闭门会

视频录制共两小时